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斗笠下的困重影[第3页/共14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“您看这足三里,”叶承天用艾条尾端轻点她膝盖下的凸起,“胃经的合穴,比如炒茶锅的炉心,火候足了,锅里的茶才经得起翻炒。”他说话时,药泥里的焦三仙颗粒正被体温渐渐硬化,紫痕边沿的青肿处排泄淡红的赤色,像冻僵的地盘开端回暖。采茶女盯着艾条上跳动的火星,俄然想起客岁腐败前炒茶,火候不敷的那锅茶总带着青涩,正如她这被湿寒困住的脾胃,本来也需求如许恰到好处的“火候”来唤醒。

采茶女低头看着树苗根部蜷曲的须根,此中两根细须刚好交叠成“脾”字的篆体,覆土时不谨慎碰断的须尖排泄透明的树液,落在她腕间的脾经位置,凉津津的竟像方才敷过的茯苓膏。远处茶园传来第一声竹哨,惊起的山雀掠过医馆飞檐,尾羽扫落几片陈皮树的新叶,正巧盖在她腰间未褪的药泥印上,青黄相间的色彩,倒像是医者早就在六合草木间,画好了疗愈的符图。

她的指尖无认识摩挲到树干中部的尖刺,俄然怔住:三枚青刺呈三角状漫衍,间距刚好对应着中脘、章门、期门三穴的位置,刺尖微微下弯的角度,竟与脾胃募穴的取穴手势别无二致。树皮在指腹下粗糙而温热,像块天然的经络铜人,那些藏在《黄帝内经》里的笔墨,现在正以草木发展的体例,在她掌心跳出新鲜的注脚。

叶承天的指尖划过茯苓菌盖时,雨丝刚好顺着云纹的凸起会聚成珠,在深褐色头绪间滚成晶莹的“水”字。他抬手将那滴天露点在阿林掌心:“《周易》说‘天平生水,地六成之’,雨水骨气的茯苓最得此中妙理——你看它生在松根阴面,却吸饱了夏季躲藏的土气,就像老茶客温壶,先以松脂的阳气温了土性,再借春雨的水气发了朝气。”

窗外的雨丝俄然密了些,打在青瓦上沙沙作响。采茶女望着医馆墙上挂着的《令媛方》抄本,笔迹被潮气浸得有些恍惚,却感觉那些泛黄的纸页,倒比本身这身子骨更干爽些。腕间的脉象还在缓缓搏动,像春溪里被水草缠住的细流,总也冲不脱那份沉甸甸的滞涩。直到叶大夫将开好的药方递给她,叮咛着"茯苓要掰成小块,白术得用蜜炒过",她才惊觉竹篓还沉甸甸地挂在臂弯,可不知为何,听着这些带着草木气味的药方,竟感觉肩头的湿气,仿佛淡了那么几分。

云苓块与炒白术:

次日凌晨的阳光斜斜漫过医馆青瓦,檐角冰棱熔化的水滴在石阶上敲出清越的节拍。采茶女挎着半旧的竹篓立在门槛处,竹篾裂缝间漏下的明前茶尖在晨风中悄悄颤抖,竟比昔日多了几分灵动——她的脊背不再像被雨水压弯的茶枝,脚步踏在青砖上的声响如茶枝拂过竹帘,带着说不出的轻巧。

艾条是医馆后园自种的蕲艾,端五采收后在北屋檐阴干三年,现在燃在青瓷灸盏里,腾起的烟雾呈淡金色,艾绒的苦味里裹着草木灰的沉郁。当艾条悬在足三里穴上方半寸时,采茶女俄然绷紧的脊背渐渐松下来——温热的气浪像春日里煨茶的泥炉,隔着粗布衫仍能感到穴位处的皮肤在悄悄发烫,仿佛有团小火苗在脾胃深处的湿土里钻洞,把堆积的寒湿一点点烘成水汽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放手!本宫要飞升!    我真的只是村长    猎爱蛮妻,狂傲总裁势不可挡    纲吉今天也在瑟瑟发抖[综]    早安,长官大人    网王之沐染瑾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