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[第2页/共3页]
宝钗听了,便道:“本来是为了香菱的事情,预先赚些银子,留一条后路。现在哥哥都发了誓,想是没事了,这些也就不必了。你哥哥办事办得安妥,这些银子就赏了他吧。”
宝钗冷静听着,心中也不由感慨迎春性子虽软,却可贵有悲天悯人的情怀,把先前的那点迷惑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却见林黛玉“扑哧”一声笑出来,抿着嘴说道:“二姐姐倒是怜贫惜弱的,莫非竟忘了卖炭翁的故事不成?卖炭翁想把自家的炭卖出一个好代价,故而心忧炭贱愿天寒。想来城外的百姓们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,也是早早盼着夏季下大雪吧。”
宝钗赶紧含笑起家,又唤莺儿快去倒茶。茜雪早和几个大丫环一起过来,为几位女人脱衣裳。宝钗让了几位姐妹坐,说道:“天正下着大雪呢,可贵你们到的这么划一。”
只因薛阿姨上了年纪的人,这番非同小可,早有薛家颠末些场面的老嬷嬷催着寻大夫看。宝钗和薛蟠商讨着,贾府在都城运营多年,和太病院的太医多有来往,须得禀了然王夫人,由贾家出面去请几个医术高超的太医给瞧瞧方好。正商讨时,王夫人仓促扶着一个丫环赶到了,一问方知,却本来早有贾府拨给梨香院使唤的小厮跑畴昔传了动静。又未几时太病院一名姓张的太医就过来了,言说不过是气急攻心,一时痰迷了心窍,说固然薛阿姨上了年纪,但到底根底还壮,开了分散安神的方剂,说吃上几剂就好了。宝钗这才放了心。
莺儿连连点头道:“当然女人不在乎这些小钱,但我们做下人的,事理总分得清的。”一向推让不肯。宝钗只得罢了。
她本来得了薛阿姨的令,和家中的众丫环婆子们在连廊拐角处候着,远远瞥见薛阿姨凑到书房窗下偷看,心中只觉非常不当,待到看到薛蟠从里头吊儿郎当的走出来,薛阿姨气得晕倒时候,才吃了一惊,忙和丫环婆子们一起拥上前去,扶起薛阿姨。
宝钗道:“传闻今上赐号明嘉长公主,又开出了长长的陪嫁票据。且不说那些西洋器具,我家单是绣屏,就筹办了二十四扇,另有甚么珍珠玛瑙、玉石翡翠,车载斗量的。也不但我们家,只怕都城里统统的皇商都忙了小我仰马翻呢。”
宝钗听了心中惊奇,倒悄悄多看了林黛玉一眼。她又和姐妹们谈笑了几句,方估摸出来意,晓得必定是她们也听到了些闲话,又见宝钗多日里不去荣国府中寻她们玩,怕是为哥哥的事感觉面上无光,不美意义见人,倒约着一起过来开解她。
宝钗愣了一愣,晓得迎春情肠是好的,只是嘴笨,不大会说吉利话,正想把这话描补畴昔,中间探春已经说道:“恰是瑞雪兆丰年。提及来还要托宝姐姐的福呢。”
莺儿又猎奇问道:“女人安晓得本年天冷?”
一边感慨,一边到了薛阿姨房里,却见薛阿姨额头上贴着两块膏药,一副恹恹的模样靠在床上,见宝钗出去了,问她道:“听香菱说,方才林女人她们来了?”
宝钗见在坐诸姐妹皆暴露猎奇之色,遂缓缓解释道:“还不是宫里头的事情!前年朝廷在北边打了几仗,传闻那边的可汗非常佩服,是昂首称臣了的。这几年因恋慕我上国人物,求将公主许配给他。本来传闻朝廷是采纳了的,谁知这几日却又传出,宫中竟有一名非常深明大义的郡主,主动上书请嫁。朝廷也非常打动,忙封这位郡主为长公主,又命皇商们为这位公主筹办嫁奁,故而忙得不成开交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