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[第1页/共3页]
众女听了都点头道:“那里有赶得这么急的。只怕是另有玄机也何尝可知。”毕竟都是未嫁的女孩子,不好过于会商公主出嫁之事,感慨一回,也就把话岔开了。大师又说了一阵子话,喝了几杯茶,见薛阿姨始终没有睡醒过来,亦不好久坐,遂告别而去。
林黛玉奇道:“眼看就是年关了,怎地这时候反倒比昔日忙?”
迎春笑道:“本年的雪比往年更加多了,天也冷得短长。但是薛大mm来了的原因?”
宝钗点点头,说:“你且去回太太,说我就来。”
就见林黛玉忙着和惜春打眼色,笑着粉饰道:“也没甚么大事。只是传闻阿姨病了,过来看看她,偏生她睡着,轰动不得,就来看看宝姐姐了。提及来也好些日子不见你了。”
宝钗听了,便道:“本来是为了香菱的事情,预先赚些银子,留一条后路。现在哥哥都发了誓,想是没事了,这些也就不必了。你哥哥办事办得安妥,这些银子就赏了他吧。”
探春却嘲笑道:“这走的到底是昭君出塞的老路。岂不闻‘千载琵琶作胡语,清楚痛恨曲中论’乎?说到底还是男人们不成事。如果果然佩服,又如何会又赐金银钱帛又嫁公主?”
宝钗愣了一愣,晓得迎春情肠是好的,只是嘴笨,不大会说吉利话,正想把这话描补畴昔,中间探春已经说道:“恰是瑞雪兆丰年。提及来还要托宝姐姐的福呢。”
宝钗明面上和姐妹们说谈笑笑,公开里却在深思:迎春性子软,心肠特别仁慈,探春夙来和宝钗交好,相互看重,惜春本系宁国府贾珍嫡妹,因感觉宁国府家风不好,长年住在荣国府里避风头的,现在宝钗的哥哥薛蟠出了这档子事,她虽脾气孤介,却也不免有同病相怜之感,是以决计安抚。这些人倒也罢了,只是林黛玉向来是小性刻薄惯了的,此时却各种软语相慰,令人不免受宠若惊。
宝钗开初笑着说道:“前人常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。何况古之圣贤,都是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的,比方诸葛孔明,竟是连东风也能借来。我辈较之他们天然天壤之别,但还是偶尔能猜得一二的。”
莺儿道:“女人莫不是健忘了。一个月前女人说本年天冷,只怕炭价要涨,便命将积年攒下的银子取出五十两来,让我哥哥带了去,悄悄做着炭火的买卖。谁知果然被女人猜着了,足足涨了一赚不足。这不,我哥哥忙着把银子送过来了。”
惜春听了,不耐烦地打断道:“我们一个个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倒像庄稼人一样会商起收成来,这倒罢了,只是不该把端庄事给忘了。”
黛玉忙打断她的话,道:“天底下的男人,又有多少成事的?别说别人,单看这府里,头一个看看宝玉,你也就晓得了。且不说这些,却说这位长公主可驰名号?”
宝钗道:“传闻今上赐号明嘉长公主,又开出了长长的陪嫁票据。且不说那些西洋器具,我家单是绣屏,就筹办了二十四扇,另有甚么珍珠玛瑙、玉石翡翠,车载斗量的。也不但我们家,只怕都城里统统的皇商都忙了小我仰马翻呢。”
莺儿叹服不已。宝钗见她真的信了,反不美意义起来,又奉告她道:“先前是哄你的。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。这些事情都是有现成的征象的。本年雪来得比往年早,是以冷得也快。这并不值甚么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