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流言[第1页/共3页]
郑滢非论元符是非,另提及一事:“禁中因官家即位,元祐皇后回宫,新近修造了很多宫室。日前官家见了颇不满,说华饰过分,墙宇梁柱像金饰一样涂金翠毛,委实太富丽豪侈。还曾向臣妾提到一名叫邹浩的言官,说这类事只要他敢论列。只是臣妾不知朝廷事,也不知这邹浩到底是何许人。”
瞥见蕙罗出去,刘清菁一把抓住她:“对了,另有尚服局……梅玉儿也在漫衍这谎言罢?”
蕙罗展开看,见是元符皇后上皇太后表,所写内容大抵与她昨日所述不异,是辩白传言之事,但文从字顺,颇见文采,有理有据,又比元符言语更有层次。
蕙罗还是点头,或许是从她眼中看到了一丝踌躇,刘清菁怒而拽她:“走,随我劈面去问太后!”
蕙罗也听到梅玉儿带着幸灾乐祸的神采向尚服局浑家谈起此事,顿时感到这对刘清菁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,因为她被立为皇后的来由恰是生了故越王,一旦坐实这个孩子是她杀了孩子的母亲夺来的,不但立后的来由不建立,她还会背上一个行刺的罪名,结果或许比废后还严峻。
赵佶看看沉吟中的太后,旋即对刘清菁浅笑:“流言罢了,嫂嫂何必如此介怀。太后早有明断,若真狐疑,嫂嫂岂能还在这里。”
蕙罗道:“她狐疑我也听信传言,以是拉我去听她的辩白罢。”
郑滢道:“这类词翰,估计她本身也写不出来,不知是何人代拟。”
蕙罗道:“实在她是个爱憎清楚的人,对她坏,她会更加对你坏,对她好,她也会更加对你好。对我如此,对娘子想必也如此。”
元祐皇后复位以后,太后向元祐、元符两位皇后宣布了之前与宰执议妥的礼节规定,要求二人见面元符先拜,元祐答拜。刘清菁一听即面露愠色,赵佶从旁圆场道:“都是自家人,也不须行大礼,相互道万福便可。”刘清菁方才让步,今后见面先对孟冲真一福见礼,但也仅限于此,其他坐次、宫室、仪仗等涓滴不让,毫不答应孟冲真超出她,连是否从灵驾一事都几次找太后实际,要求换她去或与冲真同去。太后烦恼不已,闲经常与郑滢及冲真抱怨。
过了几天,一个传言遍传宫廷,说邹浩客岁向先帝进言的章疏中提及,时为贤妃的元符皇后之子越王原是贤妃侍婢卓氏所生,贤妃杀了卓氏夺了越王育为己子,乃至与先帝同谋,以此为功,名正言顺地立其为后。且说邹浩在章疏中痛斥元符及先帝:“杀卓氏而夺之子,欺人可也,讵可欺天乎卓氏何辜哉得不愈于桀纣者也废孟氏而立刘氏,快陛下之志也。刘氏何德哉得不甚于幽王也”
太后仍不表态,刘清菁昂首再拜,重申要求付有司勘查,又微转朝赵佶方向,神态倔强,目光果断,道:“未做之事,妾决不容人诬告。太后圣慈,官家圣明,必能公道讯断。若经彻查,太后官家还认定妾有罪,妾愿承担统统结果。”
见郑滢不语,蕙罗又道:“官家承先帝遗制即天子位,天然会感念先帝恩泽,而善待元符皇后,几番保护,也是人之常情。娘子奉养官家,自是与官家同心,以诚相待元符皇后。但若宫人妄传谎言,娘子未略加训戒,异日元符被祸,官家在太后卷帘后清查,岂不累及娘子?再则,元符皇后现在待官家有礼,却无决计奉迎。设若因流言所迫,急须官家庇护,来往增加,恐不免惹人非议。娘子若疏导太后、元祐两宫,遏止流言,既可顺官家之意,又可防将来流言损及官家圣德,难道两宜?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