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学三字经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章[第2页/共11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伤寒瘟疫第二十二

胎衣阻 发笑匡 胎衣不下,宜以醋汤送发笑散三钱,即下。

痰饮第二十

变通妙 炎热餐 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,人但知以清润治之,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。试观泄泻者必渴,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。以燥脾之药治之,水液上升即不渴矣。余每用理中丸汤倍白术加栝蒌根,神效。

上虚甚 鹿茸餐 寸脉大,按之即散者,为上虚,宜鹿茸酒。鹿茸生于头,取其以类相从,且入督脉而通于脑。每用半两酒煎去滓,入麝香少量服。或用补中益气汤及 术膏之类。此症如钩藤、天麻、菊花之类,俱可为使。

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,闭其上而倒悬之,点滴不能下也。去其上闭,而水自通。宜服补中益气汤,再服以手探吐。

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,以达原饮为方,创异说以欺人,实昧其病由也。

二陈尚 九味寻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安稳之剂,而不知茯苓之渗,半夏之涩,皆能留邪生热,变成谵语、不便等症。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,而不知太阳病重,须防侵入少阴。此方中有芩、地之苦寒,服之不汗,恐苦寒堕入少阴,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;服之得汗,恐苦寒戕伐肾阳,阳虚不能内固,变成遂漏不止之症。时医喜用此方,其亦知此方之流弊,害人匪浅也。

疝气第十九

眩苦呕 少阳编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界,谓之阳枢,寒热相杂。若寒热来往于外,为胸胁满烦,宜大小柴胡汤。若寒热互搏于中,呕吐腹痛,宜黄连汤。痞满呕逆,宜半夏泻心汤。拒格食不入,宜干姜黄连人参汤。若邪全入于胆府,下攻于脾为自利,宜黄芩汤。上逆于胃,利又兼呕,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。论以口苦、咽干、目炫为大纲。

若呃逆 代赭汇 代赭旋覆汤治噫气,即治呃逆。若久病呃逆,为胃气将绝,用人参一两,干姜、附子各三钱,丁香、柿蒂各一钱,可救十中之一。

千古秘 理蕴深 喻嘉言通禅理,后得异人所授,独得千古之秘。胡卣臣曰∶习幼科者,能谦虚体味,便可免乎殃咎,若骇为异说,则不法无极矣。

六法备 汗为尤 汗、吐、下、温、清、补,为治伤寒之六法。六法中唯取汗为要,以瘟疫得汗则生,不得汗则死。汗期以七日为准,如七日无汗,再俟七日以汗之。又参论中圣法,以吐之、下之、温之、清之、补之,皆以是求其汗也。详于《时方妙用》中。

消渴症 津液干 口渴不止为上消,治以人参白虎汤。食入即饥为中消,治以调胃承气汤。饮一溲一小便如膏为下消,治以肾气丸。实在皆津液干之病也,赵养葵变其法。

无梦遗 十全设 无梦而遗,是气虚不能摄精,宜十全大补汤,加龙骨、牡蛎、莲须、五味子、黄柏,为丸常服。

厥阴症 乌梅丸 方中甘、辛、苦、酸并用。甘以缓之,以是遂肝之志也。辛以散之,以是悦肝之神也。苦以降之,则逆上之火顺而下行矣。酸以收之,以还其曲直作酸之赋性,则率性而行所无事矣。故此丸为厥阴症之总剂。治此症除此丸外,皆不消苦药,恐苦从火化也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师姐,我不想再努力了    农门有喜:无良夫君俏媳妇    逆天魔妃太嚣张    张苏静的幸福日常    亡后归来    夏清的逆袭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