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学三字经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章[第1页/共11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痰火亢 大黄安 寸脉滑,按之益坚者,为上实。丹溪用大黄一味,酒炒三遍为末,茶调下一二钱。

药到咽 效可卜 闽中诸医,因余用此数方奇效,每缮录于读本以后,亦医风之将转也。余日望之。

食已吐 胃热沸 食已即吐,其人胃素有热,食复入,两热相冲,不得逗留。

黄连汤 为经纬 喻嘉言用进退黄连汤,柯韵伯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,推之泻心汤亦可借用,以此数汤为经纬。

竹叶汤 风痉疾 《金匮》云∶产后中风、发热、面正赤、喘而头痛,竹叶汤主之。钱院使注云∶中风之下,当有病痉者三字。按∶庸医于此症,以生化汤加姜、桂、荆芥、益母草之类,杀人无算。

眩苦呕 少阳编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界,谓之阳枢,寒热相杂。若寒热来往于外,为胸胁满烦,宜大小柴胡汤。若寒热互搏于中,呕吐腹痛,宜黄连汤。痞满呕逆,宜半夏泻心汤。拒格食不入,宜干姜黄连人参汤。若邪全入于胆府,下攻于脾为自利,宜黄芩汤。上逆于胃,利又兼呕,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。论以口苦、咽干、目炫为大纲。

长沙论 叹高坚 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

眩晕症 皆属肝 《内经》云∶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

膏石劳 气与血 石淋下如沙石,膏淋下如膏脂,劳淋从劳力而得,气淋气滞不通、脐下闷痛,血淋瘀血停蓄、茎中割痛。

二阳病 治多端 劳伤荣卫,渐郁而为热者,炙甘草汤可用,喻嘉言清燥汤即此汤变甘温为甘寒之用也。热气蒸胸者,人参白虎汤可用,《金匮》麦门冬汤即此汤变甘寒而为甘平之用也。消谷大坚者,麻仁丸加甘草、人参、当归可用,妙在滋液当中攻其坚也。盖坚则不能消水,如以水投石,水去而石自如也。消症属火,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,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。只缘胃中坚燥,全不受水之浸润,转从炽热之势,急走膀胱,故小便愈数而愈坚,愈坚而愈消矣。此论本喻嘉言,最精。

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

左归饮 正元丹 左归饮加肉苁蓉、川芎、细辛甚效,正元丹亦妙。

补和攻 视强弱 宜补、宜攻、宜和,视乎病情,亦视乎人之本体强弱而施治也。

呕吐哕 皆属胃 呕字从沤,沤者水也,口中出水而无食也。吐字从土,土者食也,口中吐食而无水也。呕吐者,水与食并出也。哕者,口中有秽味也,又谓之干呕,口中有秽味,未有不干呕也。呃逆者,气冲有声,声短而频也。其病皆属于胃。

参五脏 细量度 四饮犹未尽饮邪之为病也,凡五脏有偏虚之处,而饮留之。言脏不及腑者,腑属阳,在腑则行矣。《金匮》曰∶水在心,心下坚筑短气,恶水不欲饮。水在肺,吐涎沫欲饮水。水在脾,少气身重。水在肝,胁下支满,嚏而痛。水在肾,心下悸。

邪传变 病日深 治之得法,无不即愈。若逆症、坏症、过经不愈之症,皆误治而至也。

临症辨 法外思 愚按∶借用麻杏石甘汤治中暑头痛、汗出、气喘、口渴以外症,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心烦不得卧以内症,至柴胡、栀子、承气等汤,俱可取用。师云∶渴者与猪苓汤。又云∶瘀热在里,用麻连轺豆汤,育阴利湿,俱从小便而出。此法外之法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焉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万古神魔卷    邪王与冰山(gl)    异界最强虫族    重生之神话崛起    气运天王    庖丁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