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晒谷场上的燥咳妇[第1页/共12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阿林靠近细看,见每根须根末端都沾着星点红土,那是云台岩壁特有的朱砂色,与块根大要的珍珠霜相映,竟似五行在草木肌理间绘了幅微缩河图。叶承天拈起整株麦冬,根须在掌心铺成放射状,五向分野清楚如针灸铜人图上的五输穴:“夏季里山雨水旺,麦冬借南边火的蒸腾,把岩隙间的水湿变成甘润;春季天高气肃,又借西方金的收敛,将涣散的阴液聚成膏脂——现在根皮绷得发亮,恰是阴阳相半时的‘满而不溢’。”

晒谷人的护喉方

秋分前的晨露还凝在医馆瓦当,叶承天已从檐下收了七枚梧桐叶——叶面青中透黄,叶脉疏朗如神仙指路,叶背绒毛上缀着的露水,浑圆如碎钻,竟比井水多了分清透的灵气。他将叶露倾入蝉纹陶壶时,水珠顺着壶身的蝉翼纹滑落,收回细碎的清响,恍若梧桐叶在耳畔私语:“露水聚在叶背,因叶脉如渠,导流而不滞,恰合肺脏宣发肃降之性。”

叶承天的指尖刚触到竹匾边沿,便被粒滚圆的薏米硌了一下——那薏米壳顶泛着淡红,像被秋阳吻出的唇印,五棱清楚的纹路在指腹下凸凹有致,竟与掌心的劳宫穴刚好相契。他拈起这粒"红缨薏米"对着光看,壳上五道棱线清楚如针灸铜人图上的脾经走向,尾端的红尖透着血气,清楚是吸足了云台山顶云雾的精魄:"您看这五棱,对应着脾经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穴,最能润脾阴的燥。"

“秋分前的燥,是带着暑气尾巴的火。”他回身从胡桃木药柜取来霜降前采的百合,鳞瓣间还凝着未褪的青,又拣了几枚野山蜂房——孔洞里的蜜蜡早已结晶,在桂树下泛着虎魄色的光,“你看这百合,长在背阴的山坳里,吸的是晨露的润,能把晒谷场烤干的肺叶一片片润开;蜂房通肺窍,借蜜蜡的柔,化开你喉间被燥气粘住的痰。”

"红缨薏米得土气最厚,"他将那粒带红尖的薏米放回竹匾,五道棱纹在桂影里明显灭灭,"借脾经的气脉托着肺阴往上走,就像稻田引了山泉水,潮湿的土气能养出清澈的稻穗。"说着又从她竹匾里拣出几粒瑕疵的薏米——壳面光滑无棱的,指尖一碾便碎成粉,"平常薏米只能利湿,唯有这云台五棱的,能润脾阴而不腻,养肺燥而不寒。"

远处山溪的流水声俄然低了,像是怕惊了麦冬在月下的吐纳。阿林望着师父掌中的麦冬,见五向须在夜风里悄悄摇摆,竟与药园四角吊挂的风铃、中心的药碾子构成奥妙的照应——本来草木的发展向来不是伶仃,根须的走向、块根的鼓胀,皆是六合五行在人间的显化。“农妇晒谷伤了脾肺,”叶承天将麦冬栽回畦垄,须根重新扎进潮湿的土中,“燥咳虽在肺,本源却在脾阴不敷,就像田里旱了,溪边的芦苇也会打卷。这五向麦冬得土气最厚,既能借中心之土润脾,又能生西方之金养肺,恰是秋分时节的天然‘培土生金’方。”

秋燥与草木的和解

叶承天领着阿林登上云台观星台时,山风正掀起山顶野桂的枝桠,细碎的金黄花瓣如流萤般掠过两人衣衿。他拈起朵开在崖边的桂花,五瓣狭长如刀,光彩淡金中透着青白,细嗅之下,辛香里竟带着岩石的冷冽:“山顶桂长在风口,日夜承着八面来风,花瓣薄如蝉翼,却凝着风的锋利。”说着将花放在舌尖轻舐,淡辛的滋味当即顺着齿缝漫开,“风能散,故山顶桂善走表,治晒谷人初起的鼻塞头痛,借其辛气把燥邪从毛孔里赶出去。”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自古红楼出才子    娱商大亨:星途红尘    我亲爱的总裁大人    魔主下山:抱歉,我是魔道祖师    邪帝大人赖上我    七十年代神算生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