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谷场边的乏力影[第1页/共11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她手中的竹篮晃出细碎的响,几枝半枯的藿香斜倚在篮沿,叶片卷着焦边,却还刚强地泛着青白——那是暑湿天里抢收的草药,茎秆上还沾着未洗的田泥,靠近便能闻到混着腐叶的土腥气。“收完早稻就感觉腿肚子灌了铅似的。”她话音未落,一阵咳意涌上喉头,指尖下认识地按揉中脘穴,指腹在汗湿的衣衿上压出个浅红的印子,像朵开败的荞麦花,“吃啥都像嚼谷壳,胸口堵着的……像是隔夜的米汤馊在了灶台上。”

“这藿香长在谷场排沟渠的转弯处。”他将藿梗对着农妇脘腹比划,四棱的茎秆刚好映出中脘穴四周的痞满表面,“中空的茎是脾胃起落的官道,银霜是暑湿凝成的‘土金之印’。”阿林捧着陶罐出去时,蜜炙太子参的甜润混着谷壳的焦香漫了满室,这些腐败采自背阴山的参须,经处暑晨露浸润后,每根须根都挂着极小的水珠,在竹筛上连成串,像给土黄色的参体缀了串水晶帘——那些藏在须根褶皱里的晨露,原是六合给暑热天备下的润喉露。

渠边藿香的花穗沉甸甸压弯枝头,轮状摆列的紫花沾着水露,像浸了蜜的紫水晶;山坡藿香的花穗却挺括向上,每朵花间距稍宽,好似人体募穴的漫衍,在风中悄悄摇摆时,竟与脉诊时气滞患者的弦脉节律相合。“生水藿香的根须是‘网’,能兜住水湿;山坡藿香的根须是‘剑’,能劈开气结。”叶承天让阿林触摸两种茎秆,渠边的中空髓腔里贮着润液,山坡的髓腔更窄,却透着股燥烈的热,“就像谷场的早稻与晚稻,浸在水田里的稻穗饱满,长在旱坡上的米粒坚固,草木的性子,全藏在发展的‘水土经’里。”

远处传来农妇担谷的号子声,渠边藿香的叶片跟着她的步幅悄悄颤抖,叶背的银霜在阳光下闪成碎钻——那是给沾着稻泥的脚夫备的利湿药;而山坡藿香的影子正投在医馆窗台上,映着正在抄方的账房先生舒展的眉间,茎秆的四棱在纸页上投下棱角清楚的影,恍若给思虑过分的气滞开了道通气的门。

“更妙在白扁豆护场、冬瓜皮利水,让药气融入秋收劳作,此孙真人‘顺时醒脾’之治也。”白扁豆,种于谷场之边,豆荚纹路与人体脾胃募穴位置相合,其性暖和,得谷气而和。可健脾化湿,保护脾胃,如同虔诚之卫士,保护谷场,抵抗外邪再次入侵。其紫色花穗,于处暑绽放,能挡迟早凉燥,使脾胃免受其扰。冬瓜皮,善于沟渠旁,大要白霜厚如粉,走膀胱经。煮水代茶,如为堵塞之晒谷场开一排水沟,指导体内湿邪从小便而出,使水湿之邪有来路。此二味药,皆与农妇之秋收劳作紧密相连,药气融入糊口,既治病又适应天时。正如孙真人所言,治病需顺时,处暑之时,当以醒脾化湿为要,因势利导,借助六合之气,调度人体之病。

处暑后的凌晨,露水还在药园的竹叶上悬着,医馆的木门便被竹篮的轻响叩开。农妇跨进门槛时,蓝布衫的衣角沾着几星稻穗的金粉,脚步轻巧得像是踩在晒得发烫的谷场上,竹篮里新收的早稻堆得冒尖,谷粒间还藏着未褪的晨露,在晨光里闪成细碎的星子。

药园深处,新采的佩兰在风里摇摆,椭圆形叶片的叶脉与农妇腕上的脉搏共振。叶承天俄然瞥见,农妇衣衿上的盐霜不知何时已淡成浅痕,好似晒谷场上被雨水冲淡的旧印——那些被暑湿困住的日子,正跟着藿叶的芳香、参粉的润养、露华的清冽,垂垂化作药汤里的细浪,推着她的脾胃,驶向干爽的春季。而檐角吊挂的藿香束,现在正滴着处暑的晨露,在青石板上砸出藐小的圆斑,那是草木与人体,在燥湿之间,写下的最短的和解诗行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田园小王妃    破天武神    我有十万倍天赋    我的老婆是大魔王    独家秘爱    LOL:呼吸就变强的我,被呆小妹曝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