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刀下的震颤手[第1页/共12页]
惊蛰药园课:
晌午的药园浸在蜂蜜色的阳光里,三株天麻箭立在老岩壁前,顶芽的螺旋纹跟着山风轻摆,却始终保持着箭镞般的笔挺——那是唯有在惊蛰前后才有的姿势,块茎底部的“肚脐眼”吸饱了夏季躲藏的阳气,现在正泛着温润的光芒,像枚嵌在青灰岩壁上的虎魄。阿林蹲下身,指尖掠过箭杆上的鳞片状苞片,触感如触到振翅欲飞的蝶翼,却又坚固非常,明显在风中摇摆,却始终不偏不倚地指着天涯。
喜好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师保藏: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。
“劳宫属火,肝风属木,”叶承天看着药汽在樵夫掌心凝成细水珠,“以钩藤之环钳制,恰是‘木得金制而条达’。”当他将双弯钩直接按在劳宫穴时,樵夫猛地一颤——弯钩的弧度竟与掌纹的凸起严丝合缝,残留的晨露顺着钩尖滑入穴位,凉津津的触感直透指尖,本来紧绷如弓弦的筋脉,竟像被山涧里的定风石压了压,震颤幅度肉眼可见地减小。
天麻箭与钩藤环:
叶承天搁动手中半干的天麻——这味生在绝壁阴面的药材,块茎上的环状纹路正与樵夫腕间的脉搏同频轻颤。靠近时,见他舌苔薄黄中泛着青灰,像新抽的藤叶被早霜打过,舌根处还沾着星星点点的碎瓷碴似的苔斑;脉诊时指腹刚触到寸口,便觉琴弦般的张力顺着腕骨蹦上来,那跳动的频次快得惊人,竟比山涧里遇着春雷的激流还要迅猛。
医馆晨记:
药泥里的桑枝炭跟着体温垂垂硬化,透出的青灰渗进血痕,竟与樵夫皮肤下的青筋走向重合。他盯着艾条上跳动的火星,俄然想起客岁惊蛰砍藤,恰是因为没找准主根,藤条反弹划破了手背——现在太冲穴的温热,好似当时遗漏的主根终究被寻到,整小我的劲道都有了归处。医馆外的细雨穿过篱笆,打在新抽的桑枝上,收回“哒哒”声,与艾条燃烧的“噼啪”声应和,恍若草木与人体的经络在雨中合奏。
跟着箭杆划过第二遍,震颤的中指竟像被无形的线拉直——方才还蜷曲如钩的指节,现在缓缓伸展,指尖不再无认识地敲打碗沿。樵夫盯着本身的手,惊觉天麻箭的长度竟与他中指等长,箭杆上的环状节纹,正对着他掌纹里的肝区:“像是有根细藤从穴位里钻出来,把乱跳的筋给缠住了……”他话音未落,碗中药汤大要的旋涡俄然静止,天麻块茎的“肚脐眼”正对着水面,构成小小的太极图,倒映在他眼中,竟与影象里雷雨后山藤新芽的发展轨迹重合。
阿林望着箭杆顶端的螺旋顶芽,发明其扭转方向竟与北斗七星的斗柄同步,俄然想起昨夜煎药时,天麻在沸水中始终直立不伏,恰如患者服后垂垂安宁的手指。“那钩藤呢?”他望向篱边新抽的藤条,晨露未曦的弯钩上,单钩如鹰喙锋利,双钩如环相扣,在阳光里折射出分歧的光影。
“再看这味天麻,”叶承天从竹匾里拈起块纺锤形的药材,大要的横环纹清楚如年轮,“生在雷雨后的腐殖土中,状似枯藤却能定风,《本经》称其‘主恶气,久服益力量’。”他将天麻靠近樵夫颤抖的指尖,药香混着松烟墨的沉郁,竟让那不受控的五指微微一滞,“您脉弦数如藤丝绷紧,恰是肝阳化风之象,比如山藤被雷火激了性,得用天麻的‘静’来制这‘动’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