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原上马如龙 (3)[第1页/共2页]
陈封沉吟很久方道:“确是奇策。你二人可依璧城之计,可立大功。”
秦玉道:“我也甚为叹服。初时我只道人间名将不过尔尔,战阵之间摧之易如反掌,竟而大言不惭向制司出运营策。如果我领军,现在已一败涂地了。幸得制司早已虑及此节,不然我以身领罪事小,将士们白白丢了性命,倒是我万死莫赎了。”
这一夜陈封与诸将商讨战法,直至子时方休,草草睡了两个时候,卯时初便与陈肃、秦玉巡查营寨,见兵士个个摩拳擦掌,士气畅旺,方略觉心定。
陈封道:“哦?璧城说说看。”
秦玉道:“我军本日主攻北城,只因北城一无瓮城,二阵势陡峭,利于攻城,因此楚军三千军马皆守北城。我料楚军也只要这三千军马。明日白日可歇息一日,夜间聚齐人马仍攻北城,以千报酬一队,共分五队,轮番攻城。却不必过于孔殷,稍有伤亡便缓一队人马持续攻城。如此一来,楚军不知我攻城人马多少,便不敢出城迎战。后日也是如此,两日攻城下来,楚军定然放松对其他三面城墙守备,专守北城。三今后仍旧夜间攻北城,却留两千人马去偷攻西城,楚军守城兵马不敷,救济不及,必可攻陷应州。这本是声东击西的小计,但我军明日堂堂皇皇撤兵,楚守军觉得我攻城兵少,定然忽视粗心,再者,我连攻三日北城而不下,他以我不过如此,定然放松防备,是以偷袭西城之策定可胜利。”
众将目光都看向陈封身边的舆图。陈肃缓缓说道:“淮阴距应州一百五十里,门路多在山岭当中,何璠为求速援应州,必定择通衢走,此路上可设伏之处甚多,”他走到舆图旁,指导着道:“这里、这里、另有这里...都是阵势险要,山林稠密之处,正宜兵马埋伏。但正因阵势险要,何璠必定严加防备,不会冒然前行,如此一来,伏击不成便变成正面对垒,我军以寡击众,淮南阵势又正合楚军步兵作战,我军不占天时,确无几分胜算。”
众将听得血气上涌,一齐应道:“唯制司将令,对决楚军。”
陈封叹道:“何璠出身庐江何氏,本是庶子,却自幼好学,文武全才。入仕后更是凭一己之力为楚安定荆南之乱,遂封疆裂土,位列三公,现已是庐江何氏世族之主。观其治军,确有过人之能。”
这晴川因阵势陡峭,无险可守,向来不被兵家所重,在行军舆图中并未标出,但在赵具所赠舆图中却清清楚楚绘出,是以陈封虽未曾踏足其地,却有如亲临。
陈封道:“我以一万兵马伏击何璠三万雄师,有几分胜算?当在那边设伏?诸将如有良谋,固然直言。”
不久便有标兵回报楚军意向,何璠三万雄师公然回援应州,一起疾行而来。陈封本料何璠军还需两日才到得晴川,不想报说,明日午后何璠军便可赶到。想来何璠必是早已推测陈封会直取应州,是以不等应州求援便已举兵回援。陈封忙令兵士赶制鹿砦,于寨前当道设下重重停滞。
杨显道:“浅草坡阵势过缓,门路开阔,利于雄师展开厮杀。敌军有三万之众,如果能全数投入疆场,我军毕竟胜算未几。”
陈封哈哈大笑道:“好,诸位不愧我大郑懦夫,勇气可嘉。过浅草坡十余里有一地名晴川,其地阵势开阔,周遭五里无山无林,正合雄师交兵。我军便于此处安营反对楚军,堂堂正正一战。我军将士同心合力,定可战而胜之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