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东山经(2)[第3页/共4页]
【原文】
再向南行五百里水路,颠末流沙五百里,有一座山,叫跂踵山,周遭二百里,没有花草树木,有大蛇,山上有丰富的玉石。这里有一水潭,周遭四十里都在喷涌泉水,叫作深泽,水中有很多蠵龟。水中还发展着一种鱼,长得像普通的鲤鱼,却有六只脚和鸟一样的尾巴,叫作鱼,收回的叫声便是它本身称呼的读音。
【原文】
再向南三百里,是旄山,没有花草树木。苍体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西流入展水,水中发展着很多鱼,长得像鲤鱼而头长得很大,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皮肤上不生瘊子。
又南水行五百里,流沙三百里,至于无皋之山,南望幼海,东望榑木①,无草木,多风。是山也,广员百里。
又东南二百里,曰子桐之山。子桐之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。此中多鱼,其状如鱼而鸟翼,出入有光。其音如鸳鸯,见则天下大旱。
【译文】
【注释】
再向南行九百里水路,是踇隅山,山上有富强的花草树木,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,另有很多赭石。山中有一种野兽,长得像普通的牛却长着马一样的尾巴,叫作精精,它收回的叫声便是本身称呼的读音。
①牡:鸟兽的雄性。②黍:一种谷物,性黏,籽粒供食用或酿酒。在脱皮今后,北方人称它为黄米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①榑木:即扶桑,神话传说中的神木,叶似桑树叶,长数千丈,粗二十围,两两同根生,更相依倚,而太阳就是从这里升起的。
凡东次二经之首,自空桑之山至于山,凡十七山,六千六百四十里。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①。其祠:毛用一鸡祈,婴②用一璧瘗。
又东南三百里,曰女烝之山,其上无草木,石膏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鬲水,此中多薄鱼,其状如鳣鱼①而一目,其音如欧②,见则天下大旱。
又东北二百里,曰剡山,多金玉。有兽焉,其状如彘而人面。黄身而赤尾,其名曰合窳,其音如婴儿,是兽也,食人,亦食虫蛇,见则天下大水。
【注释】
总计东方第四列山系的首尾,自北号山起到太山止,一共八座山,路过一千七百二十里。
【译文】
又东南二百里,曰钦山,多金玉而无石。师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皋泽,此中多鱼,多文贝。有兽焉,其状如豚而有牙①,其名曰当康,其鸣自叫,见则天下大穰。
【原文】
【注释】
【原文】
【译文】
又南三百二十里,曰东始之山,上多苍玉。有木焉,其状如杨而赤理,其汁如血,不实,其名曰芑,能够服马,泚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海,此中多美贝,多茈鱼,其状如鲋①,一首而十身,其臭如蘪芜②,食之不③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又南五百里,曰山,南临水,东望湖泽,有兽焉,其状如马,而羊目、四角、牛尾,其音如嗥狗,其名曰峳峳。见则其国多狡客。有鸟焉,其状如凫而鼠尾,善登木,其名曰絜,见则其国多疫。
①鱼:即鳅鱼,也写成鱼,长得像鳝鱼,长约三四寸,扁尾巴,青玄色,没有鳞甲而微有黏液。常潜居河湖池沼水田的泥土中,以是俗称泥鳅或泥。②疣:一种小肉瘤,即长在人体皮肤上的小疙瘩,俗称瘊子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