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岐黄手记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6章 指下寻踪明病势进退[第1页/共2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喜好岐黄手记请大师保藏:岐黄手记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。

“是‘滑而兼弦,痰饮夹郁’,”苏怀瑾笑着翻开案头的《脉经》,泛黄的纸页上,“弦为肝风,滑为痰饮”的讲明清楚可见,“加柴胡就是帮肝气疏解,厚朴降气化痰,就像给堵了的下水道通一通,气顺了,痰才气化。”

陈建国俄然弓着腰咳嗽,手忙脚乱地掏纸巾,棕黄色的黏痰落在纸上,带着拉丝:“胸口没那么闷了,就是喉咙跟堵了块棉花似的。”苏怀瑾点头,用压舌板察看咽喉: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,却没有初诊时的充血水肿,“这是痰饮稀释的表示。把葶苈子减到10g,加茯苓15g、炒白术12g,让脾胃把痰湿渐渐‘消化’掉。”

窗外的落日给中药柜镀上金边,苏怀瑾看着小张当真记录的侧脸,想起上午陈建国复诊时,王秀英偷偷塞给她的茯苓饼——那是患者用土蜂蜜便宜的,还带着灶台上的炊火气。中医的脉诊之道,向来都藏在这一指一息的窜改里,藏在患者皱着眉头的倾诉中,更藏在古今医家对生命节律的畏敬与追随中。

送走陈建国,苏怀瑾刚在病历上写完“痰饮下移,治以健脾疏肝”,护士小林就领着位戴胰岛素泵的患者出去。58岁的李桂芳面色潮红,指尖几次摩挲着血糖监测仪:“苏大夫,吃了三天中药,空肚血糖还是13.6,可饿得快,半夜都能被饿醒。”

“您先坐,渐渐说。”苏怀瑾表示陈建国坐在诊疗床上,指尖再次搭在他寸口,闭眼细辨脉势:轻取时脉搏隐现,中取渐显滑象,沉按则滑而有力,确如泥沙堆积后的河道,大要安静下暗潮涌动。“脉从轻浮转沉滑,申明痰饮从肺脏下移到脾胃了。”她翻开《伤寒论》,册页在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处夹着便签,“就像雨季的大水,上游水势汹汹(轻浮),现在渐渐往下流会聚(沉滑),大要看症状没减轻,实在病势在走。”

“先测个糖化血红蛋白,再查个尿通例,”她对小张说,“给李阿姨开白虎加人参汤加减,石膏清胃热,人参补气虚,就像给着火的屋子浇水,同时给消防员递水喝。”诊室里,陈建国的中药煎剂还在主动煎药机里翻滚,而李桂芳的脉象仪已开端汇集数据,屏幕上的波形凹凸起伏,为下一场真假异化的诊疗拉开序幕。

小张盯着脉象仪,俄然指着屏幕开口:“沉滑脉的上升支比轻浮脉陡峭,降落支却更宽,是不是对应痰饮从肺到脾的位置窜改?”苏怀瑾赞成地点头:“没错,肺主气,脉轻浮是痰饮在气道;脾主湿,脉沉滑是痰饮入脾胃。就像江河行船,上游水急浪高,中游水深浪宽,治法天然要跟着调剂。”她转向王秀英,语气放软,“您先生舌苔从薄白转白腻,恰是寒湿化热的过程,中药在帮他身材‘排渣滓’,这时候停药才伤害。”

她敏捷搭脉,指下除了沉滑,还多了琴弦般的严峻感:“是不是停了中药?”王秀英站在墙角,手指绞着围裙边角,眼角泛着泪光:“隔壁张大姐说,痰变稠是药反了,让俺们停药……”

苏怀瑾搭脉时发明,寸口脉轻取有力,重按却空虚,如同伐鼓时鼓面紧绷,鼓身却中空。她望向墙上的脉诊图,轻浮与沉滑的对比图还在,俄然想起《黄帝内经》“消瘅者,热伏于内,耗伤津液”的记录:“您这是胃热炽盛,气阴两虚,脉诊要分真假,就像兵戈,得看清哪些是仇敌,哪些是本身人。”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最强末世进化    火影之恶魔法则    名医    天医下山    女修封神录    阴阳守宅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