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击鼓敲罄[第3页/共7页]
今时本日,吾立于山颠,俯瞰大地,心中感慨万千。山川绚丽,吾生纤细,然吾心之志,不输六合。愿以余生,摸索未知,寻求真谛,不负此生。
然战乱未休,灾害不止。时有暴雨滂湃,大水众多,淹没无数村庄。又有蝗灾残虐,禾苗尽毁,颗粒无收。百姓流浪失所,饿殍遍野。
而山林当中,因吾与雅士昔日之雅聚,引得更多文人骚人前来,吟诗作赋,畅叙幽情。山林之名,愈发远扬。
又遇一商户,运营不善,几近停业。吾为其析利弊,谋战略,助其重振旗鼓。商道渐通,货色流转,商户戴德戴德。
明辉以后,又有无数仁人志士,受前贤感化,挺身而出,为国度为民族,奉献心力。
雅士之举,感化世人。越来越多之人投身善道,社会民风为之一新。
山林之民,亦勤耕织,崇礼义。邻里敦睦,守望互助。童蒙退学,习文练武,以图将来报效家国。
时逢春和景明,山花烂漫,云轩邀友朋数人,于林下设席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世人皆畅所欲言。一友曰:“吾等生于尘凡,常为俗务所累,今幸得此清幽之地,当思有所为,以不负韶华。”云轩应曰:“然也。吾观前辈之行,深知济世救人乃大义地点,吾辈当以之为范。”世人皆点头称是。
经月余,灾患稍平。然山林元气大伤,亟待修复。有贤达之士倡言:“当植木补林,重筑亭台,以复山林旧观。”因而,世人呼应,捐款献力。
战后重修,山林还是阐扬其首要感化。供应木料,助力房屋修建;奉献草药,救治伤者病痛。
然吾亦知,山林虽好,不能独善其身。人间仍有诸多不公,诸多磨难。吾当以所学所知,为人间进献一份微薄之力。虽力微,然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,或能有所窜改。
高僧调集世人,曰:“吾等虽居山林,然天下百姓刻苦,吾等岂能独善其身?当以佛法之力,化导众生,停歇战乱。”
午月十六 晴
高僧广纳信徒,传授佛法。劝人向善,戒杀放生。其言曰:“人间诸般苦厄,皆由民气之恶而起。若能心存善念,行慈悲之事,自可消灾解难,得享安乐。”
跟着时候推移,国度日趋昌隆。山林亦规复昔日朝气,繁花似锦,鸟语花香。
未几,天下大治,政通人和。山林亦受其惠,贸易昌隆,文明繁华。
往昔之繁华昌隆,终成过眼云烟,唯留断壁残垣,见证昔日之光辉与本日之惨状。山林之梦,至此破裂,徒留悲叹于六合之间。
春去秋来,林木渐丰,花草复活。又于峰巅建一阁,名曰“望云”。登阁了望,山川形胜,尽收眼底。
经数年整治,山林复归调和。鸟兽归林,鱼鳖游渊,朝气盎然如初。
时逢重阳佳节,世人聚于山林。登高远眺,喝酒赋诗。有诗者吟曰:“重九登高望,山川入画屏。霜枫红似火,菊蕊灿如星。”众皆称善。
颠末世人尽力,灾情稍缓。然烽火仍燃,百姓还是处于水深炽热当中。
于其间,心渐澄彻,思渐了了。忆往昔之驰驱,为功名利禄,劳心劳力,乃至身心俱疲。今观之,何其愚也!人生长久,若不为心之所向,岂不枉度此生?
次日,决意下山,以己之能,助世人之需。行至一村,见田亩荒凉,民多饥馁。问其启事,乃水患频繁,水利不修。吾遂与村民共商对策,筹资募工,兴建水利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