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金庸作品集(简体新版)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70章 碧血剑(70)[第2页/共5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[90]普通册本(包含《明史》)上记录,都说袁毛的会晤地是在双岛。《荆驼逸史》中辑有〈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委曲记〉一文,采取的是日记体,从蒲月廿二日袁崇焕解缆到六月十一日回宁远,每日记录海程、所经岛屿、风势、船只、兵员、官员姓名等等,非常详确,作者明显是袁崇焕随行的幕僚或部下。他写作态度非常忠厚,对于袁毛密谈三日三夜,因他没有参与或听到密谈,以是只记两人“二更火线散”、“私语半夜方散”,记录两人密谈后的神采,却不记私语内容,全无平空猜测的言辞,合于当代要求最严格的报导体。该书记录袁毛相会的地点是在岛山,离旅顺陆路十八里,水路四十里,距双岛有半日水程,中间隔了松木岛、猪岛、蛇岛、蛤蟆岛等很多岛屿。我比较各种质料,感觉岛山的说法似较可托。

[83]《天聪实录稿》,六年六月,清太宗致崇祯天子信:“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天子:小国起兵,原非自不满足,企图大位,而起此念也。只因边官作践太过,小国愤恨,又不得上达……今欲将愤恨备悉上闻,又恐觉得小国不解旧怨,因此生疑,以是不敢详陈也。小国下情,皇上若欲垂听,差一好人来,俾小国尽为申奏。若谓业已媾和,何必又提愤恨,惟任天子之命罢了。夫小国之人,和好胜利时,得些财物,打猎放鹰,便是欢愉处。谨奏。”最后这两句话甚是朴素动听。

[98]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定都》:“北都之亡忽焉,其故何也?曰:亡之道不一,而定都失算,以是不成救也……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,而英宗狩于土木,武宗困于阳和,景泰初都城受围,嘉靖二十八年受围,四十三年边人阑入。崇祯间都城岁岁戒严,高低精力毙于寇至,日以失天下为事,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?”

[94]崇祯二年六月十八日,奉圣旨:“毛文龙悬踞海上,糜饷冒功,朝命频违,节制不受。近复提兵进登,索饷威胁,放肆叵测。且通夷有迹,犄角无资,掣肘兼碍。卿能周虑猝图,声罪正法,事关封疆安然,阃外原不中制,不必引罪。统统措置事件,遵循敕谕行,仍听相机行事。”(《明清史料》第八编)

[87]即今辽宁省丹东市之北的九连城,与朝鲜的义州隔鸭绿江相对。

[106]《崇祯长编》二年十一月十七日,兵科给事中陶崇道疏言:“昨工部尚书张凤翔亲至城头,与臣同阅火器,见城楼所积者,有其具而不知其名,有其名而不知其用,询之将领,皆各茫然,问之士卒,百无一识。有其器而不能用,与无器同;无其器以乘城,与无城同。臣等能不为之心寒乎?”明军守城,主如果靠火器,守城将士连火器都不会利用,由放大炮反而杀伤满桂军队可知。如果没有袁崇焕来援,北京非给清兵攻陷不成。

[74]近人叶恭绰题袁崇焕墓有句云:“游仙黄石空余愿”。自注:“袁复兴督师,诸友饯别诗多以黄石、赤松为言,疑有所讽,惜袁不悟。”实在不是袁崇焕不悟;张良是功成身退而从赤松子游,袁崇焕底子没有机遇“功成”,天然谈不上“身退”。不过以他的热血热肠,即便是功成了,多数还是不肯身退的,必将是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袁崇焕不是明哲保身的“智士”,而是奋不顾身的“义士”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匹夫仗剑大河东去    总裁大人,你好棒!    我对钱真没兴趣    我老婆是传奇天后    将军总被欺负哭    八零宠婚:高能田妻,求抱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