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寒江夜雨溯前尘[第4页/共8页]
"这船吃水比平常漕船深了三尺。"宝玉的声音自舱门传来,青缎皂靴踏在铁引上收回沉闷反响。他按住船老迈执舵的右手,腕间佛珠掠过锈迹斑斑的舵盘:"舱底装的不止压舱石吧?"
"这铁水…"紫鹃颤抖着指向淬火池。翻滚的寒铁浆中浮起半枚金锁片,正面"长命百岁"的錾刻缺了"百"字,后背九黎图腾却完整如新。黛玉蓦地想起胞姐信中"金锁缺字处,当见故交归"的切口,袖中匕首已抵住面具人的咽喉。
子时的更鼓自江岸传来,黛玉握着玉珏的手俄然刺痛。那些散落的青铜铃铛无风主动,奏出的曲调竟是贾敏临终前哼唱的摇篮曲。宝玉用匕首划开比来那枚铃铛,内壁鲜明刻着林如海的笔迹:"双生祭炉日,盐路通天时。"
滩涂深处传来婴啼。世人循声寻至水洼,只见三百个青瓷瓶随波起伏,每个瓶身都用朱砂写着"祭"字。黛玉打碎比来阿谁,败北的襁褓中掉出半块玉珏——与她嫁妆暗格里的残玉相拼,竟分解双鱼含珠的美满图案。
滩涂深处传来异响。宝玉用断剑掘开湿沙,漆盒出土的刹时,十二把银钥匙在月光下出现寒光。黛玉抽出林府那把,发明匙柄暗刻的星象图,竟与帆海日记中夹带的潮汐表完整对应。钥匙插入锈锁的顷刻,滩涂俄然陷落,暴露半截铸铁熔炉的残骸。
宝玉俄然在十丈外的残骸前立足。东洋商船的桅杆断口处,年轮纹路间嵌着细碎瓷片,靠近细看竟是贾敏陪嫁的甜白釉残片。他挥剑斩断缠着桅杆的藤壶,铁锈簌簌落下处,暴露二十年前刻的"丙戌年造"字样,笔锋与林如海书房镇纸上的铭文如出一辙。
舱外俄然炸响惊雷,黛玉手中的玉珏出现幽光。那些散落的帆海日记被风掀动,纸页间飘出压扁的桃花——恰是大观园沁芳闸边,她与宝玉共读《西厢》那年,落在砚台里的那瓣残红。
船身蓦地倾斜,紫鹃扑倒在樟木箱前。箱盖震开的顷刻,二十年前的海防布阵图哗啦啦散落,每张图纸后背都用蝇头小楷记取寒铁买卖明细。黛玉拾起最旧的那张,发明"林如海印"的朱砂竟晕染出双影——清楚是有人趁印泥未干时偷盖的副印。
洞顶俄然坠下盐粒,紫鹃举灯照见岩缝间卡着的半本帆海日记。泛黄的纸页记录着"癸卯年谷雨,得荣国府铁木三百根",而当日恰是贾琏受命补葺宗祠之日。宝玉用剑尖挑开粘连页脚,夹层的潮汐图竟用湘绣技法绘成,针脚走向与黛玉襁褓的隐线纹完整重合。
船身俄然狠恶颠簸,黛玉踉跄着抓住舱壁垂挂的蓑衣。蓑草间的咸腥气混着铁锈味直冲鼻腔,她这才看清暗格中滚出的数十块寒铁引。幽蓝寒光映得舱壁鬼影幢幢,每块铁锭底面的"丙戌"錾痕都泛着暗红,像是经年血渍沁入铁纹。
熔炉深处俄然滚出焦黑的襁褓残片。宝玉用剑尖挑起,发明乳名绣字被焚去半边后,竟成了黛玉的"颦"字。残片边沿的缠枝莲纹与妙玉所赠匕首的鞘纹完整分歧,莲心处却多出个倭国神符的印痕。
"接住!"宝玉劈开木箱的声响混着箭矢破空声。黛玉抬手接住抛来的缠枝莲纹匕首,刀鞘上残留的沉水香让她心头一颤——这恰是探春及笄那年,用外洋贡香熏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陪嫁之物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