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郑和·海权·沉没的战舰[第2页/共2页]
话说到这儿,王逸少又想起一事,便持续对黎海平科普起来:“老黎,你晓得致远舰、经远舰、来远舰吗?”
这个比方贴切而诙谐,听得郭超仁三个后生,都不由莞尔。
“这个晓得!如何?致远舰、经远舰、来远舰,是在甲午海战中……淹没的?”
说到这个,黎海平倍觉亲热。他的这艘轮船,固然不是杨浦船厂所出,但一些部件却来自于此。
逝者已矣,但先人须铭记,那些为国捐躯的人,并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曾经新鲜非常的生命。
王逸少叹了叹,持续往下说:“后一个阶段,是从公元1500年到1840年。到了这个阶段,欧洲人已经斥地了新航路,把他们本身的地区性航路拓展到了环球,渐渐地把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。老黎,你晓得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兰吧?葡萄牙人和西班牙,是在16世纪在海上起家的。到了17世纪,荷兰更是称霸陆地。”
黎海平也如有所思,沉默半晌才说:“铁质轮船有很多长处,就算没有那些事,木质帆船也迟早会被淘汰下来。”
“那甲午海战总晓得吧?”
深思很久,王逸少才收敛了伤悼之情,接着说:“方才说的只是一方面,水下考前职员之以是要降服万难,找到淹没的舰船,能帮我们弄清当时造船的科技含量,当然,我们也能进一步追随舰船淹没的真正启事,复原更实在的汗青现场。”
俄然间,黎海平的手机闹铃响了,他忙摁掉闹铃,俯身在窗口往前看。
右火线,花生粒大小的一个点,呈现在黎海平的视野里。
“那你们考古队的,能说得清吗?”
“还真不是,起码不满是……”
“是啊。”
“两种说法都有,总之,这场巨大的帆海行动后无来者,当时人们也没有很强的海权认识。”
“杨浦船厂应当是最早的产业造船厂之一吧?仿佛是1865年制作的!我记得,现在已经不消了,拿来修建‘长江口二号’沉船的博物馆了。是不是?”
王逸少摇点头:“这很难说清,但我们能够通过提取到的出水文物,获得部分信息。比如说,考古事情者提取到了海员的身份牌,或是写了名字的望远镜。如许,我们就不难晓得这些就义将士的身份和名字。作为先人,我们固然没法挽救他们的运气,但起码能够铭记他们的名字啊!”
“还能有甚么启事?不是被打沉的吗?”
“滴滴!滴滴!滴滴!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