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统一汉字[第2页/共2页]
嘉庆帝抬手止和解论,指了指案头新颁的《官制协同章程》,明黄色封面上“新人新制,白叟过渡”八字朱批夺目:“非废满文,是务实效。松大人三朝老臣,可暂留满文底本,但择要必用汉字,且需汉官幕僚核校——既保底子,又通实务,岂不是满汉合璧?”殿中汉臣的仙鹤补子随点头行动轻颤,满臣却多有迟疑,唯新任户部侍郎英和越班而出,胸前麒麟补子泛着寒光:“臣愿率满族新贵率先研习汉语择要,以合圣意。我八旗后辈,当如太祖爷般,善用新术而不失武勇。”
松筠捧着订正后的奏折求见,汉语择要部分已由幕僚重新钞缮,笔迹端方规整。嘉庆帝扫过“隐占田亩二十三万顷,增税银五十八万两”,俄然问:“松大人可知,为何不消‘廿三’而用‘二十三’?”松筠一怔,方悟汉字数字誊写需避官方俗写,以示官文松散。
五今后,暑气蒸腾的六部衙门前,丈高木牌新漆未干,朱笔誊写“满汉协同新制”:凡满汉同署司官,每月须提交汉语版《政务数据对比表》,例举“直隶旗民胶葛月降四成”“两江赋税征缴率晋升廿二厘”,后附满汉官员联署。吏部文选司内,年青的满洲笔帖式富察明诚正跟着汉吏研习《农政全书》,鼻尖沁汗却紧盯“亩产换算公式”,案头《满汉合璧数据词典》被翻得卷边,页脚还贴着自注:“‘石’与‘斛’换算,汉人用十进制,满人旧制为十二进制,需格外留意。”
松筠退出时,见英和正带着十余名满族新贵立于日晷前,人手一册《汉语数据入门》,竟在骄阳下研习“百分比”与“成数”的换算。年青官员们的马蹄袖挽至肘弯,暴露臂上誊写数据的白绢,与汉臣的宽袖交叠,在暑气中构成奇特的风景。忽有新贵鄂容安提出疑问:“若全用汉语,满文文籍如何传承?”英和指向日晷刻度:“传承不在笔墨情势,在是否能为万民所用。当年满文初兴,不也吸纳了蒙古文、汉文好处?本日用汉语择要,恰是让满汉聪明合流。”
汉臣刘墉见状,手持《治世镜鉴》踏出班列,册页间夹着的“明末粮价颠簸曲线”图页轻颤:“太祖爷当年定满文,原是为通军情、明政令,现在满汉同署,政令需高低共晓。旗地数据若只书满文,汉臣如何核计?”他指向松筠奏折末页,“便如松大人此折,汉臣幕僚虽补汉字,却不知满文底本是否有误,反增隔阂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