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嘉庆变法:数据治国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0章 统一汉字[第1页/共2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松筠退出时,见英和正带着十余名满族新贵立于日晷前,人手一册《汉语数据入门》,竟在骄阳下研习“百分比”与“成数”的换算。年青官员们的马蹄袖挽至肘弯,暴露臂上誊写数据的白绢,与汉臣的宽袖交叠,在暑气中构成奇特的风景。忽有新贵鄂容安提出疑问:“若全用汉语,满文文籍如何传承?”英和指向日晷刻度:“传承不在笔墨情势,在是否能为万民所用。当年满文初兴,不也吸纳了蒙古文、汉文好处?本日用汉语择要,恰是让满汉聪明合流。”

嘉庆十六年的夏季,紫禁城乾清宫内鎏金屏风折射着灼人晨光,嘉庆帝望着丹墀下满汉官员交叠的补服,孔雀翎与珊瑚顶在暑气中闪动。他俄然将手中《盛京旗地清丈陈述》掷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松筠,黄绫封面的满文奏折在金砖上滑出声响:“旗地隐占二十三万顷,竟用满文奏折敷衍,汉臣如何看懂?”

“新人如英和,当严循新制;白叟如松大人,可缓行而不能不可。”嘉庆帝指了指廊下正在晾晒的《满汉官员协同章程》,纸页上“过渡期三年”的朱圈格外夺目,“三年后,不管满汉,皆以汉语数据择要为通例——不是废满文,是让满汉同署衙门的政务,如这夏季的日晷,刻度清楚,大家得见。”

松筠的官靴碾过砖缝里的槐叶,昂首见末页“可增税银五十八万两”的汉字讲明——那是新任汉臣幕僚用蝇头小楷所书,墨色未干。老臣的朝珠在胸前轻晃,虽精通满汉双语,却仍风俗以满文直陈,不想触了天子推行“汉语数据择要”的新政。殿中忽有满臣鄂尔泰挺身而出,胸前的熊纹补子随话音震惊:“我朝以满文为底子,若强令附汉语择要,恐失满洲旧制!”

松筠捧着订正后的奏折求见,汉语择要部分已由幕僚重新钞缮,笔迹端方规整。嘉庆帝扫过“隐占田亩二十三万顷,增税银五十八万两”,俄然问:“松大人可知,为何不消‘廿三’而用‘二十三’?”松筠一怔,方悟汉字数字誊写需避官方俗写,以示官文松散。

五今后,暑气蒸腾的六部衙门前,丈高木牌新漆未干,朱笔誊写“满汉协同新制”:凡满汉同署司官,每月须提交汉语版《政务数据对比表》,例举“直隶旗民胶葛月降四成”“两江赋税征缴率晋升廿二厘”,后附满汉官员联署。吏部文选司内,年青的满洲笔帖式富察明诚正跟着汉吏研习《农政全书》,鼻尖沁汗却紧盯“亩产换算公式”,案头《满汉合璧数据词典》被翻得卷边,页脚还贴着自注:“‘石’与‘斛’换算,汉人用十进制,满人旧制为十二进制,需格外留意。”

是夜,乾清宫的琉璃瓦仍在披发热气,嘉庆帝对着《满汉官制沿革表》深思,见“汉语成为同署衙门通用语”一条旁,不知何时被近臣添了句注脚:“如夏季之阳,普照满汉,不分相互。”他俄然轻笑,提笔在“新人新体例,白叟老体例”后加了句:“三年以后,唯有‘万民之体例’。”墨汁落在黄绫上,恰如窗外的流萤,在夏夜中划出一道敞亮的轨迹——这场关于满汉官制的辩论,终将在数据与实务的碰撞中,熔铸成“同署同心”的治世新章。当晨光再次铺满乾清宫,六部衙门前的“数据公示板”已换上新内容,满汉官员联署的笔迹在阳光下交相辉映,好似满汉文明在新政中渐次融会的缩影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没你就不行    末日萌行    喜获萌宝:王爷小妾不好当    限时婚约,陆少宠妻如命    天香美人    最终晚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