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V章[第1页/共4页]
遵循姚静和香菱的意义,莫过于将那食肆的买卖持续下去,刘姥姥尝尽了棉布店的长处,言说棉布是城里的费事人家和乡间人都用得着的,经济实惠,小本买卖便可赚不菲的收益;赵芳是都城中着名的绣娘,一心想持续成本行,却苦于和世人不熟,没有态度说话。
众女凝神静气,却又听宝钗说道:“棉布铺子的体例,实乃小本钱的运营之道。刘姥姥对此驾轻就熟,再寻一家人合股便是了。只是都城当中对棉布等物的需求再多,也有一个限度,如果大本钱,单做这个,只恐利润太薄。别的,也恐遭其他铺子打压。”
赵芳本身不是个有主张的,闻言如蒙大赦,感激地看着宝钗。姚静在旁看了不由得发笑,暗里与宝钗说道:“海运都是大买卖,哪有如许投十两银子的。又不是你一小我的买卖,岂不是被人嘲笑了去?”
对于宝钗而言,技术入股的说法自是新奇。不过中汉文明一脉相承,望文生义并非甚么难事,不过稍作适应后,宝钗欣然相从。
宝钗深思半晌,缓缓说道:“据我从公说来,香菱于烹调确有几分天赋,但那黄金丝的买卖,不过是小本买卖,都城又有多少人家,能每天靠吃黄金丝度日的?余者猪手、卤肉之类,味道虽美,但只是路菜,普通人家也不是做不来,利润到底有限。”
世人纷繁表态,到了最后,比及赵芳时,宝钗见赵芳唯唯诺诺,实在不幸,就美意给她出主张道:“嬷嬷若不嫌弃时,我倒有个主张,不若将嬷嬷的二十两银子一分为二,十两银子投海运,十两银子放在绸缎庄,不知如何?”
姚静恍然大悟。说白了,宝钗的意义不过是走朝廷营销线路,拉着皇太妃娘娘打告白罢了。“只是如许却也不是悠长之计。正所谓伴君如伴虎。”姚静道。
宝钗笑了:“时也运也。我只不过想为她们谋些保障罢了,戋戋几两银子,实在微薄的很。你千万莫要多心。”
姚静闻言顿时面前一亮:“恰是。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。”但是细想半晌,却又迟疑道:“只是若论药膳,我晓得的也不过是宫廷里口口相传的古方,只怕大户人家也晓得很多,不敷为奇。”
“既是如此,少不得我先把铺子开起来,如果他日回金陵时,便转交给师父好了。”宝钗想了想道。
此时皇太妃娘娘的旨意已下,恰逢宝钗跟韩奇他们第一次出海的船队已经班师,个个分了不下数万两银子。如果薛阿姨沉得住气,比及海运银子分了以后再发难,少说也要多一万两银子入账,只可惜她过分沉不住气。这银子宝钗盘算了主张要为兴建女儿谷之事济急,更何况她和薛家早已恩断义绝,是决然不会再如畴前那般愚孝,不顾统统奉给薛阿姨了。
这是姚静事前和孙穆筹议过的。收留宝钗以后,她本欲将假装蛮不讲理从薛家分得的万两白银直接交还宝钗,却被经历老道的孙穆禁止了。孙穆说薛家薛阿姨甚是胡涂,只怕是几次无常的人,这般仓促将宝钗的财物交还,只怕薛阿姨又生出甚么幺蛾子来,又恐宝钗是过分诚恳刻薄,不忍薛家人受难,意气用事补助娘家,反而白搭姚静一番苦心。姚静传闻后也深觉得然,故而此番不提交还万两白银的事情,只说给她一成的技术入股。
奉了皇太妃娘娘的懿旨,姚静等人大可在都城中采买一处府邸,于城外建一座别院,故而姚静同宝钗策划几次,于城外选址,买了几十亩地,建了一座农庄。其间探察方位,制作房屋,诸事皆交由贾芸筹办,由林之孝一家人从中代为调停。不管是贾芸还是林之孝一家,都是能埋头做实事的人,故而打理得井井有条,未几日别院建成,姚静见了大为对劲,要约着宝钗一起去小住几日,宝钗却直言回绝,笑言说长公主有令,说要策划第二次出海之事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