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棒子国倭国[第2页/共2页]
寺人赶快应了一声,一溜烟儿跑出去传话了。
朱雄英深知此乃严峻决策,需谨慎行事。因而,他决定双管齐下,一边按内阁建议加强海防,一边筹办遣使倭国。
不过,朱元璋也晓得,兵戈可不是闹着玩的,那是天大的事儿。派使者去倭国,话该咋说,态度咋拿捏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。
看完后,他把奏折往桌上一放,忍不住乐了:“这混小子,还真没让咱绝望!碰上倭寇这费事事儿,脑筋转得挺快,主张也够硬气。”
朱雄英深知,对待棒子国使者,必须拿捏好分寸,既不能过于靠近,以免其恃宠而骄,也不能过于冷酷,激发不需求的争端。
近年来,棒子国局势庞大多变,内部争斗不竭,对大明的态度也扭捏不定。此次其派使者前来,背后企图实在难测。
周王朱橚爱好医学、农学,且为人暖和,在藩王中口碑颇佳。此次访问,既要揭示太孙的严肃,也要凸显对周王的尊敬与靠近。
同时,建议在使者觐见时夸大大明严肃与职位,明白藩属国任务,对棒子海内部纷争秉承不等闲插手原则,但毫不答应其影响邦交。
朱雄英这双管齐下的体例,朱元璋感觉太对味儿了。
放下棒子国事件的奏章,朱雄英又拿起关于本地倭寇扰乱的奏报。
朱橚微微点头,脸上带着暖和的笑意,说道:“有劳太孙殿下顾虑,我晓得了。”
幸亏有内阁帮手,朱雄英翻开内阁针对棒子国使者一事呈上的建议,见其详细打算了欢迎事件,由鸿胪寺依常例欢迎,安排食宿,且特别夸大欢迎规格要适中,既不过于浪费,以免让棒子国曲解,也不过于粗陋,制止被其轻视。
那名亲信赶到驿站后,见到周王朱橚,恭敬施礼,说道:“周王殿下,太孙殿下让小的前来奉告,本日您舟车劳累,先在驿站歇息,明日太孙殿下将在文华殿访问您。”
朱元璋看着寺人跑出去的背影,又昂首看看殿外的天,内心揣摩着,这混小子啥时候给他生个重孙,他也好退休当太上皇。
倭寇日趋猖獗,本地百姓苦不堪言,这让朱雄英深感忧愁。
朱雄英听闻诸事已办好,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,说道:“好,做得不错。今后多日,都城局势庞大,你多留意着点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