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心累[第1页/共2页]
朱雄英任她揉捏着生硬的肌肉,望着帐幔上金线绣的蟠龙入迷。烛火明显灭灭,龙身的鳞片却始终泛着寒光,像极了刘三吾看他时的眼神。“小菊,” 他俄然开口,声线沙哑得连本身都陌生,“如有一日我想做的事,全天下都反对……” 话音未落,已被小菊指尖突然减轻的力道截断。
刘三吾思考了一下说道:“话不能这么说,读书能够明事理,修品德,修身治国平天下事读书人该有的寻求,至于升官发财,我想大部分的读书人是为了这个才去读书的。”
“殿下,该回东宫了。” 贴身寺人穆由雕捧着披风候在阶下,声音低得像怕惊碎满殿沉寂。
说罢,他深深一揖,回身盘跚拜别,衰老的背影在落日下显得愈发孤寂,而文华殿内剑拔弩张的氛围,却久久未能消逝。
刘三吾气得浑身颤栗,戟指朱雄英:“强词夺理!此等抵赖之术,的确是混合视听!读书人若为了功名利禄去做工从商,心中另有礼义廉耻吗?天下岂不大乱?!”
暮春的风卷下落花掠过青砖地,将老臣袍角扫落的墨香吹散得无影无踪。
推开东宫寝殿的雕花槅扇,暖香裹着灯影劈面而来。
朱雄英回身凝睇着这位刚强的老臣,语气稍缓却还是果断:“孤并非否定科举与圣贤之道,只是想为大明寻一条更宽广的人才之路。让懂文墨者治一方百姓,让擅技艺者兴百业繁华,如此相辅相成,才是长治久安之道。再说,升官发财和修身治国平天下又不是冲突的事!升官发财才气更好的修身治国平天下,如果把修身治国平天下做好了,天然也能够升官发财。”
朱雄豪气得胸口狠恶起伏,却又知与刘三吾一时难以说通。他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心中的烦躁:“刘大人之言,孤自会再做考虑。本日就先到这儿吧。”?
小菊跪在软垫上,见他神采暗淡,素手忙探上他紧绷的肩颈:“殿下又在为朝堂的事烦心?奴婢学了新的按摩伎俩,您尝尝。” 指尖触到朱雄英肩头凸起的骨节,她心头一颤 —— 清楚是金尊玉贵的皇太孙,却瘦得硌手。
“落榜是他们才学不敷、根底不牢,怨不得别人!” 刘三吾重重冷哼一声,眼中尽是不屑,“科举本就是大浪淘沙,能者上、庸者下,若连这点事理都不懂,即便幸运入仕,也是误国误民之辈!太孙殿下如此妇人之仁,怜悯这些无才之徒,将来如何服众?如何执掌大明江山?”
朱雄英的睫毛微微颤抖,紧绷的神经在和顺的触感里一寸寸败坏。
朱雄英坐在文华殿内,望着刘三吾佝偻却倔强的背影没入回廊转角。
此时的朱雄英,心已经乱了,不由的感慨道:“本来这偌大紫禁城,向来只要我一人困在这团乱麻里。”
朱雄英一脸的不信,说道:”就算你说的是真的,百姓填饱肚子靠的是仁义品德?河患停歇靠的是之乎者也?”他大步走到窗边,指向远处贩子中繁忙的工匠与商贩,“您看那铁匠铺打造的耕具,织布坊织就的布衣,这些实实在在的技艺,哪一样不是在滋养百姓、安定根底?职业教诲培养的是无能事、会做事的实干之人,他们一样能为江山社稷着力!”
“雕虫小技!” 刘三吾瞋目圆睁,“若天放学子皆沉湎于这些末技,谁来传承圣贤之道?谁来维系纲常伦理?长此以往,礼崩乐坏,民气不古,大明的根底必将摆荡!” 他狠恶地喘气着,胸口起伏不定,“太孙殿下,老臣跟随陛下数十载,亲目睹证以武功国的昌明。科举轨制提拔出的,是心胸天下、胸有丘壑的国之栋梁,绝非工匠商贾之流!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