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90章 樵史演义(27)[第3页/共5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总兵刘良佐上一本道:“太子、童氏两案,未协舆情。哀告曲全两朝彝伦,毋贻天下后代话柄。”弘光批道:“童氏妖妇,冒朕结发。据供系河南周王府宫人,尚未悉真伪。王之明系驸马王昺侄孙,出亡南来,与序班高梦箕家人穆虎,沿途狎昵,冒认东宫,企图不轨,正在严究。朕与先帝素无嫌隙,不得已勉从群臣之请,膺兹重寄。岂无益天下之心,毒害其血胤?举朝文武,谁非先帝旧臣,谁不如卿,肯昧心至此?法司官即将两案刊布,以息群疑。”

§§§第三十七回各镇将纷繁互角

只恐身逃付谁手,本来贪贿不如赊。

田寺人留住了常秀才,倒要聘他做西宾起来。常秀才再三辞道:“科举在迩,不能报命。”田寺人道:“既如此,咱在贵府一日,你帮咱一日便了。”随叮咛摆馔。次日田寺人封了百两聘仪,送到常家来,请他出来。适值常秀才也要出来谢酒,即受了聘仪,随出来相见了。又留便饭,常秀才不敢推让,作揖吉坐,宾主尽欢而散。从这天日出来,夜夜出来,帮那田寺人做些功德。遴选了二十余日,才选中了两名,一名姓王,一名姓李,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。田寺人知会了杭州张巡抚,办理大船,并那供应人役,连程氏共三位淑女,择日启程进京去。有诗为证:

左良玉上一本,请保全东宫,以安臣民之心。本上道:“东宫之来,吴三桂寔有符验。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,此岂大臣之道?满朝诸臣,但知逢君,不谙大抵。前者李贼逆乱,尚锡王封,不忍遽加刑害。何至一家,反视为仇?明知穷究并无别情,必欲展转诛求,遂使皇上忘屋乌之德,臣下绝委裘之义。普天同怨,皇上独与二三奸臣保守天下,无是理也。亲亲而仁民,愿皇上留意。”弘光不得已,批道:“东宫果然,当不失王封。但王之明被穆虎使冒太子,正在根究奸党。其吴三桂、史可法等语,尤系讹传。法司将审明略节,先谕该藩。”工部侍郎何楷上一本道:“镇疏东宫甚明,乞赐详察。”弘光遽批道:“此疏岂可传播?必非镇臣之意。令提塘官立行追毁。敢有鼓煽者,兵部立擒正法。”湖广巡抚何腾蛟,见左镇本不准,忿忿求解任。弘光不允。又上一本道:“太子到南,何人奏闻?何人物色,取召至京?马士英何故独知其伪?既是王昺侄孙,何人举发?内官、公侯多北来之人,何无一人确认,而泛云自供?高梦箕前后二疏,何故不发抄传?明旨愈宣,则臣下愈惑。此干系天下万世是非,不成不慎也。”弘光这番批本,不比各镇的本上带些和解言语,乃狠狠地批道:“王之明白供甚明,百官、士民万目昭然。不日即将口词翰疏发行。何腾蛟不必滋扰。”这时节诸镇纷繁起疑,交相上本。黄得功一本,只求且勿加刑,再加详审。弘光批:“朕晓得了。”江防总督、巡抚袁继咸日夜悲忿道:“各镇武夫尚怀忠义,只为先帝一脉,纷繁承奉。我等读圣贤书,识君臣义,何可依违轻易,与马、阮诸人,同负罪于先帝?”遂忿忿上一本道:“大师真伪自明。君子居移气养,必非外间儿童所能假袭。王昺原系富族,高阳未闻屠害,岂无父兄群从,何事单身流转到南?既走绍兴,于朝廷有何干系,遣人踪迹召来,诈冒从何因起?望陛下勿信偏词,使一人免向隅之恨,则宇宙享万年之福矣!”这本一上,朝里都说:“向来为王之明一件事,只要此本说得痛快。再没有讲解了。”弘光筹议了两三日,才批道:“王之明不刑自认,高梦箕、穆虎合口输情。朕正期天下共见至公,不欲转滋贰言。诸臣无端过疑,何视朕太薄,视廷臣太浅!袁继咸身为大臣,不得过听讹言,别生臆揣。”固然这等推了,马士英有些不安,只得具本辞职。弘光再三慰留,仍旧供职。只是汹汹情面,不能慑伏了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人生模拟器:我是她们心目中的神明!      驭房我不止有问心术    总裁夫人别移情    穿越大唐之我是萧淑妃    绝魅王妃倾古今    帝国后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