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双凤奇缘(19)[第1页/共5页]
傍晚夜月苦忧煎,帐底孤傲不忍眠。
未蒙敕赐归乡里,好做披星戴月人。
吟毕,叫声:“御弟,你也吟诗二首,解奴闷怀。”王龙领旨,也吟诗道:
故园卉草正光鲜,风雨最多不见晴。
昭君弹毕一曲,正在迷惑,忽听得关外三声大炮,好不吓人,只吓得昭君魂不在身。未知是什事,且听下回分化。
昭君见王龙口内吟诗,说出一段思乡愁苦来,不觉惹她一阵心伤:“想奴与汉王一别,去时有路,来时无路了!”又吟一首:
隔巷砧敲惊好梦,仍然孤负老空房。
话说李广回奏道:“启娘娘,本日番帅等了半日不足,又宽了三日之限,等得不耐烦了,带兵到城下,问汉王既差昭君和番,到了边关,如何不见出关?若再刁难,就要架炮攻关了。娘娘呀,此关一破,不幸生民又遭涂炭,快请娘娘出发罢。”王龙也在旁相劝,昭君又听关外大炮连天,已知身不由主,只得快叫备马,李广一声承诺下去,早已服侍。不幸昭君纷繁落泪,上了龙驹,关中也是三声大炮,送娘娘起行。王龙随即上马,带着三百伴送兵丁,随娘娘出了雁门关。李广送相称外,见娘娘去远,方才紧闭关门扼守,一面表奏汉王不提。
王龙闻声此诗,叫声:“娘娘,只怕身属异地,由你不得了。”昭君道:“异地虽由人主,但他为贪着奴家的仙颜,逼勒和番,奴今忍耻偷生,一起而来,怎肯玷辱名节?就是此生不得与汉王相见,倘死在地府,有何脸孔见汉王于地下乎?宁使汉王负奴,奴焉肯负汉王?此时不过哄那番人,奴就死在番邦,奴魂也要回汉朝的。”王龙闻声娘娘一番贞烈的话,也带非常伤感。昭君道:“御弟呀,若在此身后,少不得你回汉朝,必要在汉王面前,剖明哀家一番痛苦,足见御弟忠心了。”王龙口称领旨,说罢,不免放马起行,离了黑水河地界,恰是:
昭君将血誊写毕,用手折选起来,上面定了红绒线,拴在雁翅上,又叮嘱几声道:“烦你将书带上长安,不要走错了路途,一起上必要留意,白天防备射儿,夜间防备猫儿,吃食担忧,过江细心。你若差池,不打紧急,只怕失了奴的手札,就不好了。”昭君叮咛已毕,王龙也咬破指头,取出一幅白罗,写在上面。上写道:
孤雁见汉王虽无书带去,它倒有信义二字,一起向北而行,答复昭君。到了边关,空中又叫将起来。昭君昂首一看,已知雁回,心中大喜,便叫:“孤雁,劳你一起风尘,快快下来,好把回书托付与奴。”那雁在空中,也不落下,只将两翅抖得清清,见书已送到,并无回书。昭君已会其意,银牙一咬,心中暗恨道:“汉王何太不仁,一至于此!万里寄书,飞鸟且通灵性,你今既不出兵,又无回书,割舍奴家北去,一梦之情,今后断矣!早知汉王这等薄幸,不如老死冷宫,倒也罢了,图甚么欢娱,留了话柄。”说罢,哀哀思哭。只听得雁儿在头上叫了几声,一阵悲鸣,腾空而去。不幸昭君,还恋着关上,不肯解缆,忽见李广气喘吁吁进帐而来,只叫:“娘娘,不好了。”昭君吓得面如土色,急问李广何事。未知怎生对答,且听下回分化。
若非护体仙家宝,怎保无瑕玉一枝。
话说昭君闻声大炮惊人,便传话出来,问李广是何事情。李广道:“这是番人等得不耐烦,请娘娘启驾。”昭君传闻,叮咛:“只在三日内启行,不必罗嗦。”李广领旨,对番人说了,关外方温馨些。昭君日望汉王不到,又允了番人三日之限,就要长行,心中好不迷惑,忙与王龙商讨道:“想汉王半月已过,不见朝中发一将一兵到来,如之何如?”王龙道:“娘娘不必痴心,朝中如有能将,圣上久已出兵,到此退敌,怎舍娘娘出关?现在已过半月,不见好音,谅是不差兵来了。娘娘空费心机,不如保重贵体,战役两国罢!”昭君传闻,由不得两泪交换,放声大哭。王龙再三相劝,昭君勉强收泪,叫声:“御弟,哀家出了雁门,到了北番,此生再不得回朝了。”口占诗一首: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