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枕(甲)[第1页/共3页]
阿谁戴眼镜的中年人就是廖焕生,他明显前一天从那两个山东人手里买了件陶香炉,一向在问那山东人,手上是不是另有一件一模一样的。山东人叹了口气,说本来是另有一个,在家里不谨慎给弄碎了。廖焕生又问他,是不是手上另有个一尺多高的大号铜香炉?山东人一听这话,立即警悟起来,不住的高低打量着廖焕生。
冯不过心想,此人买东西砍价的本领真是不得了,先把底探清了,既不恐吓,也不威胁,还让卖家乖乖地便宜脱手。但这必然是打通了山东人的朋友,不然,如何能判定出来那些人手里都有甚么东西?民气机周到若此,可就不是普通人了。
山东男人较着是思惟斗争了半天,咬了咬牙,下了决计,从身后的蛇皮袋中拿出个报纸包的小包,缓慢翻开,是个尺把长的黄铜镇纸,看作工簪刻很有些古意,也还算精美,应是件不错的东西。
冯不过想想也是,山东人毕竟干得是见不得人的买卖,人家对你手上东西的来路,数量京都儿清,还是坦白一点的好。
可更让冯不过惊奇的是,廖焕生拿着那镇纸,七拐八拐出了潘故里,往东北方向走了出去。那年的潘故里大门出来,沿马路往北走几步,临街有一片装修的比较初级的店铺,是专门欢迎那些老外和港台富商的铺子,虽说也一样卖些仿货,但内里也有些代价不菲的真东西。
那两年,恰是乱世保藏的开端,文玩行的买卖垂垂火爆,拍卖会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。琉璃厂的玩家们在都城老许的动员下,没事儿就聚到小院参议交换,喝茶谈天。我固然对古玩这行并不精通,但聊聊一件东西背后的汗青和人物,还是兴趣稠密。
北京各大书店,他是绝对的大主顾,还常常跑琉璃厂去淘善本,这就是个费钱如流水的奇迹了。善本书更多是作为保藏,作为一种高端的文玩品类呈现的,因为它本身不好保存,相对稀缺。但廖焕生买返来是真看,像是看普通书一样的看,还直接在书上做条记,或者撕下一页来做剪报,常常弄得那些老善本脸孔全非,连我一个保藏圈的门外汉看着都心疼,他却跟没事儿人一样。他这类视文玩如粪土的干劲,让我很思疑他是如何混进文玩圈,跟冯不过成了莫逆,又是哪来那么多钱供他这么个造法?
冯不过赶紧出来,向廖焕生问道,“叨教您这镇纸筹算买多少钱?”廖焕生一愣,还没来得及答复,那店铺老板转过脸来,一脸的肝火,“懂不懂端方,戗货也不能进我店里,你哪的?…呦,这不是冯三爷,稀客稀客啊?如何,您能看上这小玩意儿?”店铺老板转过身,看清了冯不过,立马换了张笑容,并且是发自内心的,如沐东风的笑容。
这圈子里,让我佩服的人未几,一个是颇具传奇色采的马先生。他本来在影视圈混的风生水起,一夜之间扎进了保藏界,手上东西之好之精,快赶上博物馆的藏品。东西多了,干脆弄了个本身的私家博物馆,开了圈子里的先河。更短长的是他汗青知识深厚,谈天讲故事不按套路,一人聊一下午,听者全然没有腻烦感,反倒是越品越有味道。
廖焕生渐渐站起家,只是淡淡的说了句:“我也算你老主顾了,我是真想买两件儿东西,你放心,和别人多的我也不会说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