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画论[第2页/共3页]
黄筌是五代西蜀画院画家,精工花鸟鱼虫,画风工致都丽,其子黄居宷、黄居宝亦擅花鸟,送人称黄氏父子气势为“黄家繁华”。崔白之前,大宋画院较艺莫不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定好坏弃取,神宗父子推许崔白与吴元瑜,画院画气势调才随之窜改。
“你能辨出他画的是那里么?”赵佶问蕙罗。
旋即又命人展开此中三卷,但要他们挡住款识题字之类,对蕙罗道:“这三幅主题都是水汀芦雁,别离是崔白先生、吴先生和我画的,你能猜出哪幅出自谁笔下么?”
大宋宫城秘阁中藏有大量历代及古人书画,每年夏季都会取出曝晒以防潮,称为暴书。
刘清菁蹙眉:“我说裁了,没闻声么?还磨蹭甚么?”
吴元瑜先取过抚玩,赞道:“字若插花美人,舞笑鉴台。”
蕙罗遂往水榭,向赵佶施礼以后,赵佶向蕙罗先容身边二人,一名是教他作画的徒弟吴元瑜,一名蕙罗倒是在客岁除夕宴集时见过,太祖五世孙赵令穰。
吴元瑜与赵令穰均赞叹不已,称蕙罗此论甚妙。蕙罗只是摆手:“因为我学香道,烟缕看很多了才想到的。”
旋即叮咛内侍,去秘府取一幅黄筌的芦雁图来。
赵佶道:“这都繁华了,那院体之类又该如何说?”
这几字写得超脱流丽,轻巧夸姣,蕙罗亦悄悄赞叹,想了想,对赵佶道:“官家这字是焚着香练出来的罢?”
赵佶随即点评道:“大年丹青,妙趣天成,荒远闲暇,自有对劲处。若能周览江浙荆湘,将重山峻岭、江湖溪涧之胜丽融入笔下,亦不逊于晋宋流辈。”
“大年送来一幅新作,你且看看。”赵佶手指案上一幅山川让蕙罗看。
蕙罗摆首道:“我是孤儿,幼年入宫,那里能称家学赅博。先生不嫌我出言鲁莽,胡乱点评就好。”
吴元瑜听了亦笑道:“官家令媛之子,坐不垂堂,天然不能如我等随性。”
赵令穰与吴元瑜皆拍案叫绝,赵佶怡然解颐,非常得意。
赵佶摆首道:“这妮子是说我构图笔触落入了繁华闲人的俗套。”
然后打量蕙罗,见她手持纨扇,便伸手取了过来,援笔在上面洋洋洒洒草书一句,倒是晏几道的词:“长因蕙草忆罗裙,绿腰沉水熏。”
蕙罗推让说并不懂画,但赵佶对峙,说尽管猜,错了也不会受罚,蕙罗只好领命,一一看去。
言罢命人展开赵令穰山川图卷数幅,让蕙罗赏识。
第一幅画面上竹叶寥落,蒹葭荒废,一只落单的雁孤守水岸,缩颈低首,设色素净,意境苍寒。
赵佶笑道:“何故见得?”
赵佶朗然笑:“我还不如你呢,从小到大,连朝陵太后都不让我去。”
赵佶道:“一定花竹翎毛,山川也是一样。”
赵令穰含笑对赵佶道:“沈浑家这是赞官家画作气韵清贵。”
蕙罗道:“上好的沉香用明火焚,其烟袅袅而上,如丝如绢,固结不易散。若以手指牵引写字,那烟缕构成的笔划,大抵就是官家草书的模样。”
赵佶笑道:“黄筌虽为大师,亦有观物不审之时,传写物态,的确不如崔子西。”
这幅画的是秋汀芦花双雁,空中另有飞雁一只,设色都丽,勾画邃密。蕙罗凝眸看看,指着画面上那只展翅高飞的大雁道:“此雁在天上平飞,脖颈和双足都直直地伸长,但是飞鸟如果伸足则会曲颈,伸颈则会缩足,如许画不公道,以是这只大雁只能养在画里了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