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田埂边的佝偻影[第1页/共12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说话间,一只花雀掠过旱田,啄走了穗尖的一粒青米。阿林俄然发明,水洼薏米的秆子虽粗,却在风中弯而不折,好似利水时需留的三分顾护;旱田薏米的秆子虽细,却在旱日挺而不僵,正如健脾时要守的一分温养。远处的晒药场上,昨日采收的两种薏米正分筛晾晒:水洼的堆成一汪青白的云,旱田的聚作半垄米黄的雾,连影子都带着分歧的气味——前者沾着水汽的凉,后者裹着土气的暖。

喜好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师保藏: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。

他的手掌撑在班驳的木桌上,指节因握镰刀太久而泛白,虎口处的老茧叠着新磨的血泡,像地步里新翻的土块顶着未化的霜。“叶大夫……”尾音被喘气扯得发颤,腰间的草绳松垮地挂着,暴露半截被麦芒划过的腰带,“薅了三晌午稗草,日头把后背晒成了烙饼,夜里就感觉肚子里像囤了潮麦,咕噜咕噜地冒酸水。”说话时无认识地揉着脐周,掌心在粗布衣上碾出个深窝,倒像是把田里的泥块揉进了本身的皮肉里。

临出门时,芡实的根须悄悄蹭过他的后颈,带着水洼的凉润与泥土的腥甜,让他想起年青时在水田里插芡实秧的凌晨:露水顺着叶片滚进泥里,惊起的蛙鸣应和着远处医馆的捣药声。叶承天看着他的背影融入麦田的青黄,见草帽里的芡实果实随法度悄悄摇摆,尖刺在阳光下划出细碎的光弧,好似六合在耕耘者的归程上,撒下的点点护佑的星子。

药糊敷上血痕的刹时,他猛地吸气——茯苓皮的凉沁混着薏米汁的黏润,从伤口边沿的嫩皮排泄来,像给晒裂的犁柄抹上浸了桐油的草灰。叶承天的掌心隔着纱布轻按,菌盖的云纹在皮肤下投出淡影,竟与人体经络图上的脾经走向分毫不差:“茯苓皮走表,能把皮下流走的湿浊顺着纹路导出去,”他的拇指划过血痕结痂处,药糊的青白垂垂渗进痂壳裂缝,“就像您给稻田开排水沟,得顺着阵势凹凸挖,湿水才不会积在犁沟里。”

"你看这棱纹,"叶承天捻起一枚半熟的薏米,五道凸起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玉色,"春末的雨是带着肝气的,绵密里藏着破土的力道;夏初的日头却含着肺气,烈而不燥。薏米在这阴阳相搏的时节拔节,把雨水的润与阳光的燥都收进了这五道棱里——脾属土,土有五方,这棱纹暗合着脾经的井荥输经合五穴,专能打通三焦里滞着的水湿。"

药圃的薏米在风里悄悄点头,叶片上的露水滚落在茎秆的节疤处,收回极轻的“嗒”声。叶承天看着老农夫踩着带露的晨光拜别,布鞋里的薏米叶味与药包里的薏米香,在青石板小径上织成串潮湿的足迹——那是人与地盘、草木与脾胃的又一次对话,在小满前的湿热里,以棱纹对经络,以中空对导管,让六合的疗愈之力,顺着骨气的纹路,渗进每个耕耘者的骨肉里。

草木健脾的祛湿术

茶汤入口时,他尝到了淡而耐久的贫寒,像嚼了片新摘的荷叶,却比荷叶多了份泥土的沉厚。低头再看腰腹的药糊,茯苓皮的云纹已被汗水洇开,与薏米汁的青白融成片活动的水泽,边沿排泄的汁液在血痕四周积成小洼,倒映着窗棂格子的光影,竟似一方微型的灌溉渠。叶承天看着他转动腰肢的行动,发明那些被犁耙勒出的伤,现在正被药糊硬化成春泥般的存在,仿佛每道血痕里都藏着句尚未说尽的农谚——本来人的劳作伤痛,毕竟要靠草木的慈悲来抚平,就像地步里的堰塘,终会等来应时的雨水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罪域的骨终为王    神幻    不配II    溺宠绝色医妃    超级博物馆    十二月风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