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山果篮里的燥咳音[第2页/共10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煎药时,叶承天并未利用炭火,而是将药罐稳稳置于枇杷叶堆上。那些汲取了整夜寒露的叶片,叶脉微微起伏,好像在呼吸。微温之气自叶间蒸腾而上,环绕着药罐,将杏仁的醇厚、川贝的清冽与枇杷叶的甘润缓缓融会。"《令媛方》云'燥邪宜润,凉邪宜温'。"他望着袅袅升起的药香,"枇杷叶温而不燥,润而不寒,好似为这寒露凉燥而生。"

写到“枇杷叶引露气入经”时,窗外刚好有片沾着夕照的枇杷叶飘落,叶脉在宣纸上投下淡影。叶承天搁笔,指尖划过案边晾着的枇杷叶标本,绒毛间的寒露结晶已化作薄霜:“此叶承秋金之气,晨露沿叶脉聚于叶尖,如药指导气归经。三物合煎,水火相济,便似晨露润山径,燥邪遇之自化。”

风过期,紫苏叶的露水滚落在地,摔碎成七八个更小的水珠,好似经络图上的腧穴漫衍;紫菀的白花悄悄摇摆,抖落的露水砸在川贝母的鳞茎上,收回“叮咚”轻响,应和着远处山溪的韵律。阿林俄然晓得,师父说的“观露识性”,原是看草木如何用叶片承接天光,用根须誊写脉理,用花果埋没医道——那些被晨露打湿的启迪,早在亿万次日升月落中刻进了草木的骨肉,医者只需像拾捡山径上的野果般,将这些藏在绒毛、叶脉、根须里的暗码悄悄拾起,让药香顺着山风,把千年前的聪明,说给每个需求聆听的人。

喜好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师保藏: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。

药圃石桌上的青瓷碗里,正盛着今晨新收的寒露露,水面漂着片刚摘的枇杷叶,叶脉在水中伸展如活物。叶承天舀起一勺露水:“你尝这水,凉中带甘,是因为寒露前后草木将精华敛入根茎,露气便带着草木躲藏的润力。就像紫菀根须在篮底摆出‘润’字,川贝母鳞茎接住五角星露,都是六合在草木身上写的润燥方——寒露的露水,本就是六合给燥秋的一味‘天然川贝枇杷露’啊。”

石阶旁的药臼里盛着未及研磨的杏仁,外壳上天然的气管状纹路被露水洇得更清楚,恍如有人将肺经图拓在了草木身上。檐角滴落的水珠正巧砸在臼沿,“当”地一声,惊得蹲在药柜旁的狸奴竖起耳朵——它颈间系着的铃铎与檐角铜铃同款,现在正跟着呼吸悄悄颤抖,将满院雾气都摇出了细碎的光。

两扇木门的漆色早被光阴啃成班驳的云纹,却因了晨露的浸润,深褐的木纹里泛出温润的光。门环是两枚黄铜铸的柿蒂纹环扣,经露水擦拭愈发锃亮,阳光斜切时,竟在门板上投下两团虎魄色的光晕,仿佛光阴在此处凝了胶,将无数个晨昏里叩门的声响、药香与问诊声都封在了铜环的肌理中。门楣下斜倚着半捆新采的紫苏,带露的叶片垂落至门槛,紫晕与晨雾融会,倒像是从门内漫出的药香染透了晨光。

叶承天手持牛角质小刀,将一枚带霜的山查从中剖开。果肉的殷红间嵌着精密的白霜,恍若暮秋山林里初降的薄雪覆在红枫枝头。果核分作五瓣,纹路蜿蜒交叉,竟与案头《黄帝内经》里的肺经图涓滴不差——中心主脉如气管直行,旁支细络似肺泡伸展,连末端的微凸小点都对应着云门、中府诸穴的位置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庶谋    我真不是神探    三国:瞒不住了,我被蔡文姬曝光了    诡异怪谈:我在纸扎铺里,直播灵魂摆渡    穿越之三国当曹操    一觉醒来末世了怎么办(G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