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斗笠下的困重步[第4页/共13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“白术健脾。”笔尖在“健”字上稍作停顿,墨色在纸纹间晕出茸茸的边,好似背阴坡艾草的绒毛。案头放着老农夫带来的艾草,叶片的七道棱纹与医案中手绘的脾经图完美重合,“此药得腐败之气,”他笔尖划过“醒脾”二字,墨点刚好落在“脾”部的月字旁,“就像老农夫梦中的扫帚,扫的是湿浊,醒的是脾阳。”

“敷上便知,”他用竹片将药膏抹在瘀青处,茯苓粉的细砂感混着艾草的辛凉,刹时渗进紧绷的肌表,“茯苓渗湿如导水入渠,艾草通络似破茧抽丝。”老农夫俄然吸气,感受有股清润从紫痕处向四周漫开,像久旱的田垄迎来第一缕死水,瘀滞的气血竟顺着茯苓云纹的走向缓缓松动。

“艾绒得腐败阳气最纯。”他悄悄搓揉叶片,白绒簌簌落下,在掌心聚成极小的雪团,靠近能瞥见每根绒毛的尖端都泛着金芒——那是接收了腐败晨阳的炁息。茎秆折断时收回清脆的“咔嗒”声,断口处排泄的汁液呈淡金色,沿着七道棱纹缓缓流淌,竟在青石板上洇出脾经的走向图。

药园里,老松树下的茯苓苗正顶着伞状菌盖,新长出的云纹与老农夫腰间的药膏纹路遥相照应;陈皮陈化的陶罐在檐下滴答着雨水,裂纹里积着的青苔,竟与他掌纹里的红胶泥构成奇妙的对应。当叶承天用银针轻刺他足三里穴时,药膏的清润与茶汤的温热同时到达,紫痕处的皮肤垂垂褪去青灰,暴露安康的淡红,如同被阳光晒透的田土,重新焕产朝气。

茯苓粥与陈皮饮:

医馆晨记:

午后的阳光终究穿透雨雾,在天井里投下老梨树的班驳光影。阿林端来的艾绒白术糊还冒着热气,艾绒的絮状布局在瓷碗里伸展如蛛网,白术粉则像筛过的腐叶土,均匀地裹在绒丝间。“絮状通经络,粉性固脾土,”叶承天用竹筷挑起药膏,绒丝拉长时竟构成脾经的走向,“就像您用稻草绳捆扎秧苗,艾绒是绳,白术是土,合起来才气固住脾阳。”

院角的白术苗在雨雾中伸展,肥硕的根茎半露在腐叶土外,大要的吸湿孔精密如农夫脸颊的毛孔,每道纹理都朝着地心方向凸起,好似脾胃经的募穴在渴求阳光。“您看这白术,”叶承天用竹刀轻刮根茎表皮,暴露乳白的肉质部,“腐败前的根茎最善吸湿,”他将断面贴在老农夫脘腹,凉润的触感混着泥土的沉郁,“就像您挂在灶前的陶瓮,专收晨露与夜雾,此乃《本经》‘白术主风寒湿痹’的真意——它的每个吸湿孔,都是为脾土开的排沟渠。”

药雾漫过雕花窗棂,院角的白术苗正伸展动手掌大的叶片,每片叶子的弧度都与老农夫脘腹的表面相合,叶片上的露水滚落在艾草根旁,收回“滴答”轻响,与药罐里的沸腾声应和。老农夫饮下半碗后,腹胀感竟如退潮般减退,掌心的汗渍里透着淡淡的艾香,低头见碗中药渣的摆列:艾草叶指向阴陵泉,白术块护住足三里,陈砖碎块堆在三阴交,仿佛一幅立体的健脾祛湿图。

叶承天搁下正在晾晒的艾草——这味腐败前采的陈艾,叶片后背的白绒厚如积雪,现在在室内阴光下泛着微光。靠近时,老农夫舌苔上的白腻让他想起梯田里未耙平的泥浆,厚浊而黏滞,舌根处还沾着几星红胶泥的碎屑;脉诊时三指刚触到寸口,便觉脉象如被雨水泡胀的麻绳,濡软中带着沉甸甸的坠感,指下能清楚感知到湿浊在脉管里迟缓活动,如同春水漫过堵塞的田垄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重生当首富继承人    这个地球不太冷    重生之都市修真者    故事从她在我家直播说起    余生她最甜    奶爸的万界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