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茶篓里的湿痒痕[第2页/共13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暮色漫过医馆时,采茶女腰间的白鲜皮膏已吸干湿气,留下淡淡的菱形印记,像六合在她皮肤上盖了方活血的印信。薏米茶的最后一口润过喉咙,她俄然闻声本身的肠鸣声,轻得像茶叶在竹筛里翻动,却清楚地通报着脾土运化的信号。窗外的谷雨雾不知何时散了,药园泥土中蒸腾的水汽里,白鲜皮的辛香与薏米的淡甜交叉成网,那是草木用裂纹与谷粒写下的疗愈私语,在谷雨的时节里,让采茶人的劳损与天然的药方,完成了一次和顺的共振。

院角的蒲公英在雨雾中伸展,茎秆直立如银针,叶片呈莲座状摆列,叶缘的锯齿对着她小腿的湿疹区,每道缺刻都精准如医者下针的角度。“您看这叶,”叶承天用竹刀轻刮叶片后背,“大要的蜡质层能挡露水,却让湿气从叶柄渗入根部——”他将叶片贴在她发烫的血海穴,凉润的触感混着苦香,“正如用药要‘清热而不伤脾’,蒲公英的根能利湿,花能清热,全草皆是谷雨时节的醒脾良药。”

医案纸页泛着桑皮的纹理,首行“谷雨湿疹”四字刚落,砚中墨汁俄然出现波纹,倒映出采茶女初诊时腿上红肿的湿疹,与公英根大要的吸湿孔构成奇妙的镜像。“责在湿热下注”,笔尖划过“湿”字,墨色在纸纹间洇出浅黄,竟与土茯苓的粉质色重合——他俄然想起挖取土茯苓时,老茶树根下的菌丝正沿着红壤的裂缝伸展,好似湿热在人体经络里潜行的轨迹。

“叶大夫,”她的嗓音混着公英的苦香,竹篓里盛着新收的公英幼苗,根须上的红壤在晨光中泛着虎魄色,“昨晚敷完公英泥,梦里竟走到云台山腰——”她掌心托着颗完整的绒球,冠毛在逆光中呈半透明的银蓝,每根绒毛的尖端都凝着极小的水珠,“悄悄一吹,成千上万颗种子就带着湿热往天上飞,像极了您用公英茎导湿时,那些排泄来的小水珠……”说着翻开裙摆,结痂的湿疹区在晨露中透着微光,与绒球的乌黑色构成奇妙的共振。

采茶女抿着薏米茶时,舌尖先触到麸皮的焦香,继而漫上公英汁的清冽,两种草木之味在口中完成了一场皮腠与血脉的对话:白鲜皮的辛散如茶刀撬开紧压的茶饼,公英汁的凉润似山泉水冲泡新茶,炒薏米的甘淡则像晾晒后的茶叶,带着阳光的温度。腰间的药膏此时已与皮肤贴合如第二层肌理,白鲜皮的菱形裂纹对着带脉,公英汁的绒毛指向血海穴,在暮色中构成幅隐形的活血图谱。

“再看这味白鲜皮,”叶承天从竹匾里拈起片蜷曲的根皮,大要的羊膻味混着茶香,“生在背阴岩壁下,皮色白而鲜润,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‘治统统热毒风,恶风’。”他将白鲜皮靠近她发烫的皮肤,药香混着茶树的贫寒,竟让她指尖的抓挠行动顿了顿,“您脉濡苔黄,恰是湿热困脾,比如新茶焖在竹篓里发酸,得用白鲜皮的‘燥’来解湿热的‘黏’。”

暮色漫过医馆飞檐时,采茶女踏上归程,竹篓里的地肤子幼苗跟着法度轻晃,五角星果实的影子投在青石板,与医馆墙上的经络铜人图重合。行至茶园步道,她俄然发明石缝里野生的地肤子正伸展枝叶,叶片承接的晨露顺着五角星果实的棱角滴落,在空中砸出的水痕,竟与她曾经湿疹的形状一模一样——本来医者送的不是浅显草药,而是株会发展的祛湿良方,每个棱角都是天然刻下的疗愈暗码,每片叶子都是六合织就的防露大氅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超级战兵    全能竹马求转正    一纸契约:洛先生的绝宠小心肝    浪子天舞    阴妻凶猛    武夫的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