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冰湖上的寒膝影[第1页/共18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药园里,新栽的熟地苗在老槐根旁萌发,块根的龟裂纹朝着冰湖方向伸展,与老渔民的膝头模糊相合。他摸着渔篓的绳结,俄然想起叶承天说的“看根知脉”——本来草木的发展,早将人体的骨髓奥妙刻进了块根的每道裂纹,等着懂的人来发明。

当老渔民的身影消逝在冰湖的雾霭中,叶承天瞥见药园的骨碎补在老槐根旁伸展,鳞片的冰裂纹与鹿骨胶的骨纹、熟地的菊斑纹构成奥妙的三角——那是矿物、植物与草木的共振图谱,是医者在冬至时节,用骨碎补写下的最后一味药:真正的治愈,从不在药罐里,而在人与天然相握的刹时,在草木的发展暗码与人体的病痛之间,那道永久的、暖和的默契。

冬至的阳光穿透冰湖的坚冰,将粼粼波光碎成金鳞,透过木窗棂投在医馆青石板上,刚好映亮药柜上的熟地标本——块根的菊斑纹在光影中伸展,与老渔民昨夜留下的鱼网印记堆叠,恍若冰湖的水精与熟地的精魄在晨光中完成了次能量的交代。骨碎补叶片的影子落在竹简医案上,“观象制方”四字被切成羽状,好似草木在替医者注解天人合一的真意。

叶承天轻笑,指尖抚过熟地的菊斑纹:“您看这纹路的走向,从中间鹤顶穴向四周的犊鼻、膝眼穴发散,恰是骨髓腔的气血通道。”他指向火塘边煨着的熟地膏,深褐色的膏体里悬浮着肉桂粉的金斑,膏面倒映的菊斑纹,竟与老渔民膝枢纽的CT影象完整重合,“熟地膏调肉桂粉,借膏滋的粘腻锁住药性,肉桂的热劲顺着纹路钻髓海,就像给冻僵的骨髓腔生起了暖炉。”

暮色漫进药园时,三蒸的熟地在雪光中泛着柔光,九蒸的则如炭火暗燃,二者的影子在石案上交叉,好似中医的补通之术在阴阳中寻求均衡。阿林摸着石案上的熟地标本,俄然明白,所谓“看色知性”,原是草木将光阴的力量、证候的真假,都刻进了蒸晒后的每道裂纹、每分光彩里——三蒸的浅红是阳气初动,九蒸的深紫是阳热内藏,正如医者眼中的分歧火候,需在虚劳与瘀阻间,找到最符合的那味药。

晌午的药园覆着层薄雪,老槐树的根系在冻土下勾画出暗纹,熟地的块根在腐叶堆里泛着乌亮的光,龟裂纹路间凝着藐小的冰晶,恍若肾精在寒冬里结成的虎魄。阿林蹲下身,指尖抚过块根的裂隙,触感油润如膏,与雪地的冷冽构成奇妙的温差——那些在三蒸三晒中稀释的糖质,正透过冰层通报着大地的温热。

叶承天的指尖甫触到犊鼻穴,便似按在冰湖底的玄铁——冷硬感顺着指腹伸展,仿佛有层冰甲将膝枢纽的气血封在滑膜深处,连髌骨都被这股阴寒浸得发青。他的目光被熟地黄吸引:九蒸九晒的块根油润如漆,断面的裂隙中,糖质正跟着体温缓缓析出,构成层半透明的膜,与老渔民鹤顶穴处的青黑瘀斑构成奥妙照应。

冬至前夕的云台山冻成了水晶宫,冰湖的坚冰在月光下泛着幽蓝,医馆的铜门环结着冰棱,被沾着冰碴的渔靴撞开时,带进的寒气让火塘的炭火星子“噼啪”炸开。老渔民佝偻着腰,木桨上的冰棱足有寸长,裤脚的冰碴子落在青砖上,碎成无数个小玉轮——他的膝盖以下裹着草绳,却仍像两截冻木,每走一步都收回冰块摩擦的“咯吱”声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三国之董卓之子    龙神丹帝    两世欢    大明钉子户    丹朱    缠绵入骨:厉少轻轻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