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背篓里的水肿痕[第2页/共13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【云台医案·大寒肾衰水泛证】

“当年在终南山,”叶承天望着药园里新栽的水葫芦幼苗,其根须正朝着附子与熟地的方向伸展,“见过老猎人在雪窝子里种水蓼,说其根须能织成看不见的网,拦住顺着靴底侵入的寒湿。现在这水葫芦,便是冰谷里的‘天然护踝’,它的根须每多一分,您的脾肾就少受三分寒。”

阿林从山药窖取出的冬眠附子还沾着窖底的潮气,三块拳头大的块根埋在枯燥的山药堆里,经三候大寒的阴气滋养,表皮竟生出层半透明的冰膜,好似给纯阳之药披了件寒水做的铠甲。“附子在窖中要摆成‘品’字形,”叶承天用竹刀削去冰膜,暴露底下暗红的肌理,“上应天,下应地,中应人,待炮制成饼贴涌泉,便能引浮越的虚火顺着足少阴肾经,潜回命门深海。”

煎药的沙锅搁在冰谷石上,叶承天提着青铜壶走向冰裂缝,壶嘴触到地浆水的顷刻,清越的叮咚声惊起冰下冬眠的游鱼——这水经千年冰层过滤,带着地底玄武岩的矿物气味,入口凉而不冽,恰如《本草纲目》所言“地浆水,禀土之精,得水之润,能解百毒”。当熟地与附子在水中伸展时,肉桂的酒炙香气俄然炸开,经酒洗过的桂皮在沸水中卷成螺旋,竟与老药农肿胀的小腿构成奇妙的镜像。

“该换附子饼了。”叶承天从炭炉旁取来灸具,冬眠附子炮制成的药饼边沿还煨着余热,大要的天然孔窍在火光下呈星状漫衍,恰合神阙穴四周的脐周八阵图。药饼触到肚脐的刹时,老药农浑身一颤,不是灼痛,而是彻骨的暖从脐下三寸腾起,仿佛有团小火苗在丹田深处扭转,“当年扁鹊灸神阙,用的是盐填脐孔,我们换作附子饼,借饼上的孔窍作通道,让命门火顺着天赋脐带的轨迹,把冻住的脾阳烘开来。”

现在的云台山,冰谷深处的裂冰声愈发麋集,像是大地在伸展被寒冬监禁的筋骨。老药农晓得,这株水葫芦的根须,终将在冰谷的岩缝间织成一张和顺的网,就像叶承天的药方,早已将熟地的润、附子的热、山药的绵,藏进草木的每片叶子、每条根须里。而医者与草木的商定,向来都在无声的发展中持续——当水葫芦在来年春季开出第一朵紫花,那伸展的根须下,必然藏着比药石更陈腐的,关于保护与共生的天然之道。

“霜降后的山药得土气最厚,”他用竹刀削去山药皮,青白的浆汁立即涌出,在零下十度的氛围里凝成半透明的丝,“你看这横切面,”刀面抹过,竟暴露近似脾脏纹理的放射状导管,“铁山药长在云台红胶土,根必要穿透三层岩板才气吸水,以是肉质致密如锻过的土精,最能固护被寒水侵凌的脾土。”捣成泥时,山药糊收回绵长的“拉丝”声,混着熟地汁的蜜润,很快调成青红色的膏体,好似融雪后春泥裹着初绽的蒲公英。

夜风掠过冰棱,将医馆匾额上的“悬壶”二字吹得微微摇摆,木匾与门框摩擦的吱呀声,竟与远处冰谷的裂冰声暗合节拍。叶承天俄然想起李翁带来的那株天然“坎”卦地黄,现在正躺在陶瓮里,与水葫芦的根须隔着半尺药畦,却在泥土深处悄悄互换着寒水与地热的私语——本来草木的共生,早在人类晓得炮制之前,就已在六合间写好了疗愈的脚本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神话天书    唐朝好驸马    恐怖复苏:我能吞噬进化    大宋续命人    佛级系统    烽火天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