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七 风过易水寒 10[第1页/共3页]
天璇卫麾下众将士见主将身先士卒,天然不甘人后,个个奋勇抢先,雄师如旋风普通,卷入战阵当中。
郑军就此兵败如山倒。
陈封道:“临阵畏缩岂是我当为之事?昔年我也是冲锋陷阵之将,现在也使得动槊,我与辨章一同迎敌就是。”
军心士气此消彼长,郑军合力反攻,更有生力军插手,燕军便觉力所难支,垂垂收缩起来,反攻为守。攻守之势逆转,本来被分开开来的三个郑军兵阵,终究垂垂保持起来。
动静传到中军,陈封闻报大惊,失声道:“燕军另有两万兵马未动,如何追得?高欢、董延胡涂。”
燕军全军追杀,士气如虹,郑军兵士死伤不计其数。
燕军缓缓退至营寨之前,目睹便要踏破寨栅,退入寨中,哪知后队人马竟垂垂愣住脚步,于寨前数十步外紧紧站住。前队人马又退数步,便皆定住脚步,全军竟又列成步地,死死守住营寨。
转念之间情意已决,遂转头喝令传令兵道:“速至右路传令,命孙翊缓缓向中路退兵,倘有燕军追逐,可由侧翼袭扰,阻燕军来赶。”
青鸾卫众将士被燕军团团围住,目睹四周皆是敌军,难以突围,士气早已降落。忽见救兵杀到,立时又燃起斗志,同心并力向外猛攻猛杀,只望能早一刻与救兵汇合。
十个亲兵抢在高欢身前,不吝称身扑入长矛阵中,荡开一条血路,高欢一世人才得以突围出去。
军令传下,全军齐动。董延率天璇卫一万兵马直杀向燕军,董延身后乐晟率奎营三千马队,分作摆布两路,向燕军两翼游移。
然陈封只担忧火线郑军败退,冲乱自家兵阵,反不能迎敌。正待分辩,转念又想乐籍怎会不知此事,他如此说,不过是要本身放心退去罢了。策应退兵千难万难,却也只得如此,别无他法。
乐籍正色道:“崇恩差矣,崇恩身为主将,身系数万雄师,万不容有失。本日虽败,却还不至一败涂地,他日崇恩当率雄师卷土重来,一雪本日之耻。况南岸只程无患一人,数千兵马,他不知战况,不免措手不及。崇恩此去,方可策应我雄师退兵,不然,我郑国雄师难保。陈都司当以大局为重,不成顾及自家申明,因小失大。”
只缓得这一缓,郑军策应兵马虽被败兵冲乱步地,却能得空让过败兵,重结兵阵,抵挡燕军追杀。
此时易水北岸郑军另有天枢卫两万兵马与天璇卫五千兵马未动,如果迎战燕军,纵不能胜,也可安然撤兵。
乐晟幼年血勇,挥动马槊,率军直杀入燕军阵中。两翼马队一齐杀入,燕军立时大乱,郑军本来混乱不堪的阵型垂垂稳住。
天过中午,乌云消逝,冷日当空,四周铠甲兵器皆闪出耀目光芒来。得报摆布两路战况,陈封知战局倒霉,但右路只是久攻不下,以两万雄师对阵五六千兵马,孙翊又非无能之辈,断不致落败,是以临时不去管他。左路军倒是以两万对两万,已是难以抵挡,何况尚不知燕寨当中还藏着多少兵马。
燕军见郑军策应兵马分毫稳定,又恐南岸有伏兵,便也出兵不追。
各路战报不时会聚到陈封处,陈封愁眉不展。与燕军正面野战定非常艰巨,陈封却未想到竟如此之难。
语音一顿又接道:“传令下去,中军大纛不动,拥荡寇将军为主将,诸军悉听其命。再传令后军天枢卫,命周严率全军上前,于中军右翼布阵待命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