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兴亡云烟事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章 匣中剑自啸 (3)[第2页/共3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方旭呵呵笑道:“崇恩这是起了爱才之心。”又对袁端道:“宜直觉得如何?”

沈放道:“自古以来,降将皆为世人不耻,然事事皆有例外,远的不说,只说我朝。我朝建国名将韦武顺公随我太祖武天子南征北讨,安定中原。然在崤山一战中,以两万步骑面对西秦十万雄师,在粮草无继,后无救兵之境下,仍以残兵奋勇冲杀,终究众寡不敌,深陷重围。韦公死守七今后,见救兵有望,不得已降了西秦。太祖得知此过后,每日长叹:非公之罪,实吾之过。不但没有加罪,反安抚韦公家眷,恩养过于先时。一年今后,太祖与西秦对峙于渭水,两军相持不下。韦公星夜单身来投,伏太祖膝大恸,谢太祖恕其家小之恩。太祖亦垂泪,遂恩宥之。后太祖加封韦公行军都督之职,韦公率众破秦军于渭水,灭秦庭于陇西,立不世之功,得谥武顺。”沈放叹了一口气道:“太祖胸怀天下,不以韦公降敌而过之,韦公衔恩以报,君臣同心,终成绩大郑江山。目下天下六国纷争不竭,战事频繁,恰是用人之时,观陈禹行事,也非宵小之辈。我意,不若效太祖故事,恩养陈禹妻儿,再暗令人至楚国晓之以道理,陈禹必寻机归郑,则我大郑不但重得一大将,更得天下人之心也。”

方旭挥手打断正要说话的张铨,微浅笑道:“你二人各有其理,先莫急,听听别人说法。练才、崇恩,你二人是带兵的,最晓得将士心机,你们说说这事若那边之?”

方旭与袁端皆是沉吟不语,陈封起家见礼道:“相公,这杨显我素闻其名。此人虽只是厢军将领,却有知兵善战之名,暮年间扫灭关中诸多匪类,草寇闻其名而丧胆。值此国度用人之时,以此难辨之罪斩武勇之将,岂不成惜。封请以杨显随封南征,若能立下军功也可抵罪,请相公恩允。”

陈封见赵具默不出声,只得回声道:“以封鄙见,张参政与沈部堂之见都是正理。以恩宽之,则得士人之心,此悠长之计。我大郑以宽仁待臣下,日久必得天下归心,于一统天下之长策有大利。以律治之则得将士之心,此面前之计。领兵挞伐最重奖惩清楚,若不依律奖惩则将士易生怨怼之心、懒惰之意,若事事遵循国律军法,则将无二心,军有战意。封为统兵之将,为此战计,愿取面前之利。然诸位相公高居庙堂,似当为长远计,若如此,封甘领其命。”

张铨搬出建国武帝来,沈放天然不敢辩驳,只得道:“子衡此言不谬,却失之操切。处乱世以非常之法,可得宽仁之名,可令天下士人归心。火线将士感国度宽仁之恩,必以身报之,何失之有。”

赵具轻咳一声道:“我是带兵的粗人,不懂你们庙堂这些事。我却晓得,若不治陈禹之罪,火线将士之心便不得安抚。崇恩到得火线,如何面对搏命守城的将士,另有那很多战死疆场的兵将。若火线将士生出叛变,只怕我也弹压不住。”

方旭与袁端对视一眼,袁端道:“山远之言为郑国大策,实为老成谋国之言,然此时淮南事急,不及虑远,当谋眼下哉。此事便依《郑律》处之,诸位觉得如何?”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一路高升    全民进化时代    都市之天帝归来    若一生为你执着    后宫如懿传2    无尽武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