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(求推荐票)[第1页/共4页]
史知县点点头:“你持续说下去。”
周楠:“小的固然读过几年书,也行过万里路,不敢说有甚么高论,可有的事情还是明白些。是的,就现在看来,县里的亏空一时也填不了。再说,大老爷为官廉洁天然不肯横征暴敛加政。依小的看来,现在我们不管如何做都毫无用处,干脆别管。干脆想一想,如何一劳永逸地将往年的积欠一笔给扼杀了永除后患。”
听他这么说,三个师爷也是没有辙。岁考外察,如文教、治安这类事情还能有体例对付了,必须都是虚务,只要情面走到了,上面说你行你就行。可赋税倒是一个个没有转圜余地的数字,你交不敷赋税就要拿话出来讲。
其他两人都微微点头,说也只能如许了。
“妙啊,此事大妙,县尊,无妨试上一试。”王师爷击节喝采:“周朝班头此议甚好,倒是个好对策。”
史知县一阵语塞,又持续骂道:“甚么人事,你这个卑贱的胥吏又有甚么高论?”
他这么一说,史知县恍然大悟。开海禁也就罢了,归正这海开不开和大师干系不大。至于减少国度财务预算和鼓励江浙两省农桑,他当初也就看看作罢,没让在内心去。现在听周楠这一阐发,这三道看似不相干的政令竟然互有联络护为因果。
很久,王师爷感喟一声:“县尊的运势也是太差,不如上一任知县啊!”
史知县奇问:“上一任知县如何了,我看上一任的积欠也很多,他又是如何过岁考这一关的?”
周楠禁不住想翻白眼:“桑苗从下种到成树,到喂蚕吐丝如何也得三五年,到时候大老爷说不好已经高升了。”是的,这题目大可留给下一任知县。我身后哪怕大水滔天,你还是先顾着本身吧!
听到他这番话,周楠心中嗤笑,还栉风沐雨,纯粹就是有为而治嘛!这个史知县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庸官,整天就晓得在衙门里高卧熟睡。现在好了,火烧到眉毛,只怕这官儿也干不成了。说安东地处偏僻物产不丰,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?这处所如果穷,全大明朝只怕除了苏杭就没敷裕处所了。
周楠苦着脸:“县尊罚我站一个时候,大老爷刚才一番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,鄙人想不听到也难。”
周楠一吸气,活动穿越者先知大法,答复说:“小的这几日入衙当差,闲着无事就将往年的邸报翻出来通读了一遍,恰都雅到朝廷上个月刚公布了一个嘉奖农桑的旨意,上面说是处所官要鼓励百姓多种桑树多养蚕。”
王师爷是个老冬烘,没看出史知县面上的不快。还是摸着下颌的山羊胡子,智珠在握模样侃侃而谈:“昔,洪武朝的时候,莒州日照县知县马亮考满入觐。州上给他的考语为:‘无课农兴学之绩,而善于督运。’太祖高天子唆使‘农桑,衣食之本。黉舍,风化之原。一个县令不搞农桑黉舍,却去搞督运,不是弃本而务末,不务正业吗?宜黜降之,使有所惩。’就如许,马知县被免除了知县一职。可见,亲民官的政绩得从农桑和教养两个方面动手。”
他不待史知县说话,用缓慢的语速道:“改农为桑一事的成败得失临时非论,大老爷恰好借这个东风敢为天下先,就上一道奏折,说我县本年已经开端完成了桑田改革。因为桑树刚下苗,一时未有产出,求免除进明两年的赋税。如此,大老爷这个积欠的洞穴不就按下不表了。只要过了此关,回到安东以后,大老爷可敏捷派人去江宁府、姑苏府一带采办桑苗补种,也好对上头有个交代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