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更改科举制度,天下寒门皆可登堂![第1页/共2页]
退朝以后,百官心神荡漾,久久不能平复。
萧淑妃端来一碗参汤,看着正在灯下细心擦拭天子剑的周元庭。
这些面孔,与金銮殿上那些养尊处优、油滑油滑的官员截然分歧,充满了未经砥砺的朝气与巴望。
他们不像传统考生那般手捧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而是攥着一把把磨得光滑的算筹,或是谨慎翼翼地捧着几卷纸张泛黄、墨迹淋漓的兵法策论。
周元庭靠近细看,那布上所书,皆是此人戍边多年的切身见闻与总结,名曰《马队粮草转运十策》,此中不乏操纵沿途驿站、民夫、乃至敌占区资本的奇思妙想,极具操纵性。
此旨一出,群臣哗然。一个毫无背景的豪门少年,竟一步登天,被授予监察一地封疆大吏的重权!
数今后,殿试于奉天殿停止。
这些人,无一不是来自贩子底层,却都身怀一技之长,对某个范畴有着深切的了解和实际经历。
王顺毫不踌躇:“回陛下!抢先清查账目,严惩贪墨,再依各地真相,制定公道税率,鼓励互市,简练税制,务使官商两便,税收如死水,源源不竭,滋养民生!”
“陛下,”她轻声道,“本日之举,可谓石破天惊。只是……让那些贩子出身之人,去监察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,他们……能行吗?会不会引发处所官员的反弹?”
此中,有曾经沿街叫卖的油郎,被任命为户部度支司主事,专司核算本钱;有精于算计的账房先生,入了工部,卖力工程预算;
“好!”周元庭龙颜大悦,拿起朱笔,回到御案前,大笔一挥。
小吏翻了翻名册,面露难色:“回……回大人,这二人皆是流民,并无在册户籍,按例……不得入场。”
王顺毫无惧色,持续侃侃而谈:“农为国本,固不成废。然工商亦是血脉畅通之要道!货色有买卖,则百工得其利;货币有畅通,则百姓得其便。朝廷课以商税,非为竭泽而渔,实乃引渠导流,取之于商,用之于民!商税充盈,则国库足,可兴建水利,可施助灾荒,可强兵固边,终将惠及天下万民!若一味抑商,则货色畅通不畅,百业凋敝,民生困顿,国将不国矣!”
……
此人看破戴打扮,应是行伍出身的退伍兵士。
题目一出,很多饱读诗书的传统士子顿时面露难色。
那些被破格登科的考生们眼中却闪动着非常的光芒。
“赐王顺同进士出身!擢升江南道监察御史,马上到差!”
周元庭微微点头。
夜色来临,御书房内灯火透明。
这少年推演的,鲜明是一种“亩产百斤良田灌溉法”的优化计划。
“算学!军略!这才是治国安邦的实学啊!”
周元庭眼神一厉:“朕的话,就是端方!”
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图形,标注着一些数字和标记。
“按例?”周元庭嘴角勾起一抹嘲笑,“端方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传朕旨意,本日恩科,凡是能通过算学、军略初试者,不管有无户籍,一概准予入场!”
黑压压的人头攒动,一眼望去,竟多是些穿戴粗布短打、面带风霜的年青人,乃至另有些髯毛斑白、身板结实的老者。
周元庭换上了一身平常监考官的青色官服,隐在人群中察看。
他走到殿中,目光灼灼地看着王顺:“朕问你,若委你重担,清算江南商税,你当如何?”
王顺口中的“死水通渠”,那充满贸易逻辑的比方,竟让他恍忽间想起了宿世在纽约买卖所敲响开市钟声的刹时,那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那代表着本钱活动、财产缔造的庞大收集……没想到,在这个陈腐的帝国,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,竟能有如此见地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