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皇陵诏事[第2页/共3页]
李治赶快恭敬地回应:“父皇所言极是,儿臣如同醍醐灌顶,刹时了了。”
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有些悠远,仿佛被光阴的马车拉回了那金戈铁马的热血光阴:“朕揣摩着,如果功臣们哪天走了,得赐他们一块好地儿,再给配上秘器,让他们风风景光地入土为安,丧葬之礼可不能缺。就跟汉朝的时候似的,让将相陪着天子葬,还送东园秘器,这叫笃终之义,前人都明白这恩德的分量,朕可不能比前人差。朕已经下旨了,从今今后,功臣、亲戚另有那些对大唐有大功的人,如果归天了,都照这个办,你们弟兄几个要监督相干部分,可得给朕办得妥妥铛铛的,让他们别跟朕对着干。”
李世民悄悄叹了口气,仿若要将心底的万千思路都跟着这口气吐出,缓缓开口道:“治儿啊,存亡之事,就像那六合间无形的丝线,编织着大道的循环,人力在其面前,不过是蚍蜉撼树,难以违背。人活在这人间,仓促数十载,七尺的身躯,百年的寿命,都是老天爷定下的端方,可别企图去过分讨取。”
李治在一旁悄悄地听着,耳朵像兔子耳朵一样竖得高高的,内心悄悄学习着父皇与大臣们措置朝政的诀窍。他深知,这只是他踏入大唐权力核心这个奥秘花圃的第一步,将来另有无数的波折和鲜花在等着他。
长安皇宫内,御书房中满盈着一股喧闹而凝重的气味。李世民端坐在那张雕龙画凤的书桌以后,仿若被国事的重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,眉头微微皱起,眼神里的怠倦与凝重好似窗外那尚未散尽的晨雾。
李世民剑眉微皱,面色凝重,仿佛耳边传来一阵令民气烦意乱的苍蝇嗡嗡之声。贰心中暗自思忖:“朕早就猜到突厥那帮家伙不会循分守己,的确就如同那玩皮拆台的孩童普通,如果三日不管束,便要上房揭瓦了!”现在朝堂之上氛围严峻,众大臣皆屏息凝神,等候天子发话。
李世民站起家来,缓缓踱步到窗前,目光像是穿越了那一片初绽新绿的宫苑,看到了悠远的将来,缓缓说道:“朕就怕朕百年以后,那些个子孙后代被世俗的繁文缛节给绑住了手脚,非得大兴土木去修建皇陵。想当年隋朝末年,那天下乱得像一锅煮沸的粥,百姓们就像一捆捆的干柴,被丢进了火坑。朕当时也是热血上头,一甩袖子就起兵了,带着那些个兵将,一起披荆斩棘,好不轻易才把这乱世给安定。现在大唐的江山社稷好不轻易安稳下来,朕就盼着身后能简简朴单的,别折腾老百姓,别浪花财帛。朕已经下诏了,朕的陵寝,只要能把朕这把老骨头装出来就行,其他的都渐渐来,千万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。那些木马涂车、土桴苇龠之类的玩意儿,虽说符合古礼,可也别太当回事儿。”
夜晚,李治回到本身的寝宫,坐在榻上,望着那摇摆的烛光,烛光的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,就像他现在狼籍的思路。贰心中暗自考虑:“父皇的心机深不见底,这皇陵诏事就像一颗种子,看似不起眼,却包含着大唐将来的参天大树。我李治可不能当缩头乌龟,必然要在这迷宫似的朝政里找到前程,把大唐的江山社稷紧紧护在怀里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