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正是江南好风景[第1页/共4页]
其父苏明远不久虽死在了狱中,但元宗李璟不是嗜杀的主儿,以是没有命令满门抄斩,这才让苏宸这个独生嫡子苟活下来,在五年前抄家时,被府上一名忠心老仆人带回了润州祖宅糊口,这些信息来自脑里残存影象。
大宋乾德二年(公元964年),阳春三月,万物复苏,江南之地,已是东风温暖,柳绿花红,一片朝气勃勃的盎然气象。
船上不竭丝竹管弦之声,仿佛有才子才子正在船上操琴吹笛,矫饰风月,抒发文青的兴趣。
“既然回不去了,就要好好活下去!”
苏宸站在山脚下,看着熙攘的人群,喧闹的街道,全都是前人的穿衣打扮,古色古香,浑然一体,看来他真的是来到了当代,而非是在他熟谙的二十一世纪当代社会。
“咕噜噜!”
苏宸有些猎奇,想旁观一下这位润州第一才女的详细容颜,刚上前两步,就被四周的士子一哄而上,挤到前面了,差点跌倒。
现在,画舫停靠靠堤,徐清婉带着一名婢女登陆,远了望去,徐清婉一袭碧绿色绫罗长裙,乌黑青丝长发用一根白玉簪子挽起,秀项欣长,纤腰薄背,身姿曼妙,衣带飘风,走在湖水畔,湖水的光与影映托着,彷如濯尘凡之白莲。
“公子可有功名在身?”老问昂首看了苏宸一眼,扣问道。
本日西郊春游,出行的文人浩繁,青楼派人在这打鼓吹的同时,顺带收一点新词之作。
苏宸已经听出来,这是南唐期间冯延巳的一首词《虞美人》的下半阙,词题是“玉钩鸾柱调鹦鹉。”
一张纸上,满满的小楷字,笔力隽永清秀,这是小时候在外公家,被外公憋着抄中医药方时候,练下的羊毫字,想不到本日派上用处。
青衫老翁是湘云馆的一名文书先生,平时在馆内帮手修修词句,讲一点文章,有半个私塾先生的身份,毕竟清倌人们也要读书识字,才气跟文人士子、权贵后辈们交换,以是,不能是一字不识、只懂卖笑卖身的文盲。
“得想体例赢利糊口,除了本身不挨饿,家里另有一个小萝莉,嗷嗷待哺呢!”苏宸想到家里空荡荡,没有了钱贯和存粮,日子不好过啊!
南唐在五代期间,应是最重视科举测验的朝廷。在升元年间,科举取士侧重法律,受烈祖小我影响为大。今后元宗、李后主两朝,取士多重诗赋、策论,重用儒吏,进士科测验内容多以试诗赋,另加策论。
“中等新曲词,三十文!”
“上等新曲词,面议!”
南唐承接五代与北宋之间,在北方交战不休的年底,江南自杨吴盘据一方,运营淮南与江左,后经徐温、李昇的励精图治,到南唐立国,几十年稳定下来,经济生长,文明得以繁华,唐国境内的文人骚人也比较多,对花间派的词儿,多有担当。
一些士子更加冲动了,嗷嗷大喊起来,比狼嚎另有力。
冯延巳是南唐的闻名词人,仕于南唐烈祖、中主二朝,三度入相,四年前已归天,官终太子太傅,固然仕进方面,没少出馊主张,结党营私,解除异己,政治才气有限,但是填词方面,倒是深通晚唐蜀地花间派的精华,平生写下很多好词赋,成为南唐词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南唐子民!
当时还没有州试、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测验轨制,只要乡贡测验,考过者为贡士,能够进京赶考,插手贡院会试,落第者为进士!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