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洭水(1)[第1页/共4页]
深水出桂阳卢聚。
又西北过攸县南。
又西北注于临湘县也。西入于湘。
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,西北流迳攸县北,县北带攸溪,盖即溪以名县也,汉武帝元朔四年,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,即《地理志》所谓攸县者也。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县,入于洣水也。
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,西过其县南。
东南过含洭县。
《地理志》谓之泥水者也。
吕忱曰:深水,一名邃水,导源卢溪,西入营水,乱流营波,同注湘津。许慎云: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。《经》书桂阳者,县本隶桂阳郡也。后割属始兴。
又北过便县之西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,王莽之便屏也。县界有温泉水,在郴县之西北,摆布有田数十畮,资之以溉。常以十仲春下种,来岁三月谷熟,度此水冷,不能生苗。温水所溉,年可三登。其馀波散流入于耒水也。
《春秋左氏传》曰:吴公子庆忌谏夫差,不纳,居于艾是也。王莽改名治翰。
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都山,北过其县东,又东北过宋渚亭,又北过钟亭,与漼水合。
耒水
深水
洣水出荼陵县上乡,西北过其县西。
耒水西北至临承县,而左注湘水,谓之耒口也。
徐广曰:湟水,一名洭水,出桂阳,通四会,亦曰漼水也。汉武帝元鼎五年,路博德为伏波将军,征南越,出桂阳,下湟水,即此水矣。桂水其别号也。
浏水出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,导源西北流,迳其县南,县凭溪以即名也。
《山海经》曰:赣水出聂都山,东北流注于江,入彭泽西也。班固称南野县,彭水所发,东入湖汉水。庾仲初谓大庾峤水,北入豫章,注于江者也。《地理志》曰:豫章水出赣县西南,而北入江。盖控引众流,总成一川,虽称呼有殊,言归一水矣。故《后汉?郡国志》曰:赣有豫章水。雷次宗云:似是以水为其地名。
又西北入于湘。
累石山在北,亦谓之五木山,山方尖如五木状,故俗人藉以名之。山在罗口北。氵买水又在罗水南,流注于湘,谓之东町口者也。
山下际有石,如人形,高七尺,状如女子,故名贞女峡。古来相传,稀有女取螺于此,遇风雨书晦,忽化为石。斯诚巨异,难以闻信。但启生石中,执呱空桑,抑斯类矣。物之窜改,宁以理求乎?溪水又合洭水。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,右合涟口,水源出县西北一百一十里石塘村,村之流水侧,有豫章木,本径可二丈,其株根犹存,伐之积载,而斧迹若新。羽族翱翔不息,其旁众枝,飞散远集,乡亦不测所如,惟见一枝,犹在含洭水矣。涟水东南流注于洭。洭水又东南流,而左与斟水合。水导源近出东岩下,穴口若井,一日当中,十溢十竭,信若潮流,而注洭水。洭水又南迳阳山县故城西,耆旧传曰,往昔县长临县,辄迁擢超等,太史迳观言阵势使然。掘断连冈,流血成川,城因倾阤,遂即倾败。中间大鼓,飞上临武,乃之桂阳,追号圣鼓,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,所至循圣鼓道也。其道如堑,迄于鼓城矣。洭水又迳阳山县南,县故含洭县之桃乡,孙皓分立为县也。洭水又东南流也。
醴陵县,高后四年,封长沙相侯越为国。县南临渌水,水东出安城萍乡翁陵山。余谓漉、渌声附近,先人藉便,以渌为称,虽翁陵名异,而即麓是同。服从县西,西北流至漉浦,注入于湘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