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水经注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7章 洛水(1)[第1页/共4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城西有坞水,出北四里,山上原高二十五丈,故黾池县治。南对金门坞,水南五里,旧宜阳县治也。洛水右会金门溪水,水南出金门山,北迳金门坞西,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合款水,有二源并发,两川迳引,谓之大款水也。合而东南,入于洛。洛水又东,黍良谷水入焉。水南出金门山。《开山图》曰:山出多重,固在韩。建武二年,强弩大将军陈俊转击金门、白马,皆破之,即此也。而东北流,注於洛。洛水又东,左合北溪,南流入于洛也。

太阴谷水,南出太阴溪,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白马溪水出宜阳山,涧有大石,厥状似马,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。溪水东北流,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有昌涧水注之,水出西北宜阳山,而东南流,迳宜阳故郡南,旧阳市邑也。故洛阳都典农治此,后改成郡。其水又南,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迳一全坞南,城在川北原上,高二十丈,南北东三箱,天险峭绝,惟筑西面,即为全固,一全之名,起因而矣。刘曜之将攻河南也,晋将军魏该奔于此,故于父邑也。洛水又东,合杜阳涧水,水出西北杜阳溪,东南迳一全坞东,与槃谷水合,乱流东南入洛。洛水又东,渠谷水出宜阳县南女几山,东北流,迳云中坞,左上迢遰层峻,流烟半垂,缨带山阜,故坞受其名。渠谷水又东北,入洛水。臧荥绪《晋书》称:孙登尝经宜阳山,作炭人见之,与语,登不该。作炭者觉其情神非常,咸共传说。太祖闻之,使阮籍往观,与语,亦不该。籍因大啸。登笑曰:复作向声。又为啸,求与俱出,登不肯。籍因别去。登上峰,行且啸,如箫韶笙簧之音,声振山谷。籍怪而问作炭人,作炭人曰:故是向人声。籍更求之,不知所止。推问久之,乃知姓名。余按孙绰之叙《高士传》言在苏门山,又别作《登传》孙盛《魏春秋》亦言在苏门山,又不列姓名。阮嗣宗感之,著《大人先生论》,言吾不知其人。既神游得意,不与物交,阮氏尚不能动其英操,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。

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。

又东北过宜阳县南。

洛水又与虢水会,水出扶猪之山,北流注于洛水,其南则鹿蹄之山也,世谓之纵山,非也。其山阴则峻绝百仞,阳则原阜隆平。甘水发于东麓,北流注于洛水也。

洛阳,周公所营洛邑也。故《洛诰》曰:我卜瀍水东,亦惟洛食。其城方七百二十丈,南系于洛水,北因于郏山,觉得天下之凑,方六百里,因西为千里。

东北过卢氏县南。

《地理志》曰:洛出冢岭山。《山海经》曰:出上洛西山;又曰:讙举之山,洛水出焉。东与丹水合,水出西北竹山,东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尸水注之。

洛水又东迳计素渚,中朝时,百国贡计所顿,故渚得其名。又直偃师故县南,与缑氏分水。又东,休水自南注之。其水导源少室山,西流迳穴山南,而北与少室山川合。水出少室北溪,西南流,注休水。休水又左,会南溪水,水发大穴南山,北流入休水。休水又西南北屈,潜流地下,其故渎北屈出峡,谓之大穴口。

又东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,迳宜阳县故城南。秦武王以甘茂为左丞相,曰:寡人欲通三川,窥周室,死不朽矣!茂请约魏以攻韩,斩首六万,遂拔宜阳城。故韩地也,后乃县之。汉哀帝封息夫躬为侯国。城之西门,赤眉樊崇与盆子及大将军等,奉玺绶剑璧处,世祖不即见。明日,陈兵于洛水,见盆子等,谓盆子丞相徐宣曰:不悔乎?宣曰:不悔。上叹曰:卿庸中皦皦。铁中铮铮也。洛水又东,与厌染之水合,水出县北傅山大陂。山无草木,其水自陂北流,屈而东南注,世谓之五延水。又东南流,迳宜阳县故城东,东南流,注于洛。洛水又东南,黄中涧水出北阜,二源奇发,总成一川,东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禄泉水注之,其水北出近溪。洛水又东,共水入焉。水北出长石之山,山无草木,其西有谷焉,厥名共谷,共水出焉。南流得尹溪口,水出西北尹谷,东南注之。共水又西南,与左涧水会,水东出近川,西流注于共水。共水又南,与李谷水合,水出西北李溪,东南注蓁水。蓁水发源蓁谷,西南流,与李谷水合,而西南流,入共水。共水世谓之石头泉,而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黑涧水南出陆浑西山,历于黑涧,西北入洛。洛水又东,临亭川水注之,水出西北近溪。东南与长涧水会,水出北山,南入临亭水,又东南,历九曲西,而南入洛水也。

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

相关阅读: 官道红颜    我的剑仙侍女    剑主无极    冥主    冒牌大少    闪婚厚爱,爆宠萌妻99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