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清水(3)[第2页/共4页]
又东北过南皮县西。
濊水出焉。
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。
水出洹山,山在宗子县也。
又东北,过浮阳县西。
清河又东,至东光县西南,迳胡苏亭。《地理志》,东光有胡苏亭者也。世谓之羌城,非也。
又东北过馆陶县北,又东北过清渊县西。
又东北,右会大河故渎,又迳东光县故城西。后汉封耿纯为侯国。初平二年,黄巾三十万人,入渤海,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,追奔是水,斩首三万,流血丹水,便是水也。
清河又东北,左与横漳枝津故渎合。又东北迳修国故城东,汉文帝封周亚夫为侯国,故世谓之北修城也。清河又东北,迳邸阁城东。城临侧清河,晋修县治。
清河又北,迳北皮城东,左会滹沱别河故渎,谓之合口,故谓之合城也。
清河又东北,迳穷河邑南,俗谓之三女城,非也。东北至泉周县,北入滹沱水。《经》曰:笥沟东南至泉周县,与清河合,自下为派河尾也。又东,泉周渠出焉。
洹水迳内黄县北,东流注于白沟,世谓之洹口也。许慎《说文》、吕忱《字林》并云:洹水出晋、鲁之间。昔声伯梦涉洹水,或与己琼瑰而食之,泣而又为琼瑰,盈其怀矣。从而歌曰:济洹之水,赠我以琼瑰。归乎!归乎!琼瑰盈吾怀乎!后言之之暮而卒,便是水也。
淇水又东北迳榆杨城北。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。文颖曰:邑在魏郡清渊,世谓之清渊城,非也。
清河又北,迳信成县故城西。应劭曰:甘陵西北五十里有信成亭,故县也。赵置水东县于此城,故亦曰水东城。
清河又东,分为二水,枝津右出焉。东迳汉武帝故台北。《魏地盘记》曰:章武县东一百里,有武帝台。南北有二台。相去六十里,基高六十丈,俗云,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。又东注于海。清河又东北,迳纻姑邑南,俗谓之新城,非也。
又东北,过漂榆邑,入于海。
清河又东北,无棣沟出焉。东迳南皮县故城南,又东迳乐亭北,《地理志》之临乐县故城也,王莽改名乐亭。《晋书隧道志》、《太康地记》,乐陵国有新乐县,即此城矣。又东迳新乡城北,即《地理志》高乐故城也,王莽更之曰为乡矣。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。无棣沟又东迳乐陵郡北。
淇水又东迳清渊县故城西,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,故县有清渊之名矣,世谓之鱼池城,非也。
又东北过广宗县东,为清河。
城内有县长鲁国孔明碑。
又东北,过穷河邑南。
荡水又东,与长沙沟水合,其水导源黑山北谷。东流迳晋鄙故垒北,谓之晋鄙城,名之为魏将城。昔魏公子无忌矫夺晋鄙军因而处,故班叔皮《游居赋》曰:过荡阴而吊晋鄙,责公子之不臣者也。其水又东,谓之宜师沟。又东,迳荡阴县南,又东,迳枉人山东北至内黄县,右入荡水,亦谓之黄雀沟。是水,秋夏则泛,春冬则耗。
又东过内黄县北,东入于白沟。
白沟水又东北,迳赵城西,又北阿难河出焉,盖魏将阿难所导,以利衡渎,遂有阿难之称矣。
荡水又东,迳内黄城南,陈留有外黄,故称内也。东注白沟。
又东北,迳平恩县故城东。《地理民风记》曰:县故馆陶之别乡也,汉宣帝地节三年置,以封后父许伯为侯国。《地理志》,王莽之延平县矣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