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五千年(汉详细)[第6页/共11页]
汉昭帝刘弗陵
正月二十五日,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刘缵即位,是为汉质帝。质帝非常聪慧,称梁冀为“放肆将军”,是以质帝不久就被殛毙,年仅八岁[109]。汉章帝曾孙刘志即位,是为汉桓帝。汉桓帝幼年,是以持续由梁太后临朝在朝。汉桓帝即位之初,梁冀权势庞大,其残害忠良,公饱私囊,无恶不作。汉桓帝对他暗中也非常不满,延熹二年八月初十,汉桓帝与寺人运营,派兵士包抄梁宅,梁冀与老婆双双他杀,梁氏外戚权势土崩崩溃。后寺人成为新的权力中间,单超、徐璜、具瑗、左悺、唐衡五人被封为县侯;单超食邑两万户,后又封为车骑将军,其他四人各一万户,世称五侯。[110]
汉明帝刘庄
冶铁
西汉舆图(15张)
蜀汉期间
东汉舆图(15张)
东汉舆图
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
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,东汉进入国力规复期,史称“明章之治”。永平十六年(73年),汉明帝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,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有伊吾[71],是以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,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,遂“西域自绝六十五载,乃复通焉”。[72]但是不久焉耆、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,汉章帝即位后,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[73]。[74]
群雄逐鹿
光武复兴
拜见:霍光辅政、盐铁论、昭宣复兴、西域都护
秦末天下大乱,刘邦在颠覆秦朝后被封为汉王,楚汉之争得胜后称帝建立西汉,定都长安。汉初在毁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。汉文帝、汉景帝采纳摄生息初创“文景之治”,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,被古人称为“汉武乱世”,至汉宣帝期间国力达到极盛[6],史称“孝宣复兴”[7]。8年,王莽篡汉,不久发作绿林赤眉叛逆。25年,刘秀称帝,建立东汉,定都洛阳。[8]同一天下后停战养民,史称“光武复兴”[9]。汉明帝、汉章帝因循轻徭薄赋初创“明章之治”,汉和帝继位后初创“永元之隆”[10],东汉国力达到极盛[11]。中期产生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,于184年发作黄巾叛逆,虽剿除民乱却导致处所拥兵自重,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。220年曹丕篡汉,东汉灭亡,后刘备建立蜀汉持续汉室,中国进入三国期间。[12-13]
汉朝初期,刘邦封异姓王七人。但因各地兵变不竭遂而消清大部分异姓王,仅留长沙王吴芮。同时大封同姓诸侯,这些王国“大者或五六郡,连城数十,置百官宫观,谮于天子”。处所王国权势的强大导致中心当局所实际节制的地区萎缩。吕前期间,增加外戚诸侯王。到文帝期间又纷繁肃除,增加刘氏诸侯王。但是处所王国权势的收缩已经对中心当局构成严峻威胁。[149]
文帝接管贾谊的建议,用分地的体例减弱诸侯的权势。景帝即位后采取晁错的建议,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,激发诸侯王的激烈反弹,导致吴楚七国之乱发作,但未几就宣布失利。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。武帝期间则采取主父偃的建议,推行推恩令,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,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地盘。是以王国不竭缩小,汉郡不竭扩大,加上边郡的开扩,汉朝中心当局对处所的节制力日趋加强。同时,当局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豆割。到平帝元始二年,共有郡国103个,辖县、侯国、邑、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。[149]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