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何何处追韩信[第3页/共4页]
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的这段嘉话,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所津津乐道,但是对于萧安在哪个处所追上韩信,人们的说法却很不分歧。
以上四种说法各不不异,但是又各有事理。不过,这些说法多数出于方志,并且这些方志又多修撰于清朝,如何能说准汉朝的事情,不免令人生疑。何况旧时乡贤遗老撰写方志,只要无益于本地的人物事件,多数兼收并蓄,乃至捕风捉影,牵强附会者也不鲜见。这就使得很多质料真假莫辨,难觉得据。如同萧何追韩信之事,究竟哪个处所实在可托,不能单凭一两条质料即来认定,应当放在当时的汗青背景中去作详细阐发。
汉高帝五年(前202)蒲月的一天,刚做天子三个月的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与文武大臣宴饮。酒酣饭足之时,刘邦让大师直言汉以是得天下的启事。高起、王陵各抒己见,但没有讲到刘邦内心,他随即改正说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夫运筹策帷帐当中,决胜于千里以外,吾不如子房。镇国度,抚百姓,给馈饷,不断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,吾能用之,此吾以是取天下也。”(引见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)。
“西流河”说
汉中市西南约500里处,为当代宁羌州境(今为陕西省宁强县)。这里有条西流河,别名“韩溪”或“寒溪”。据清朝道光年间修撰的《宁羌州志》载:萧相国夜追淮阴侯至此,故西流河称为“韩溪”。其情节与“马道街”有些类似。在县城西旧时有“韩王庙”,县城内有“韩王祠”、“归汉桥”等,都出于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之说。在这里还传播有这类官方故事,如说韩信去意已决,萧何如何也说不转他。就在韩信持续前行之时,其青鬃马不谨慎陷进了土坑,一下折了马腿,韩信再不能走了,他仰天长叹:“汉王当兴,天留我也!”这才无法跟了萧何归去。韩信的陷马坑至唐朝另有,唐末一场大水给淤平了。传闻当时的乡绅曾在此处立碑记念,可惜这碑也弄没了。
向北是危途,那么向西走宁强,过嘉陵江,或者由宁强向南入川行不可呢?韩信恐怕也不会在这两个方向上动心机。因为向西或入川北,则为羌、氐等少数民族聚居区,韩信不成能在这里打“游击战”,也拉不起大步队来,他到这里做甚么?并且向西或向南,要超出“铁锁关”、“阳平关”,这里仍然属于刘邦的权势范围,一旦遭受当真盘问,露了马脚可如何办?
《史记・淮阴侯传记》中说得很清楚:“汉王之入蜀,信亡楚归汉。”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当产生在蜀地。汉王刘邦元年仲春,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,统领巴、蜀、汉中三郡,王都设于南郑(今陕西南郑县)。韩信恰是在这里逃离刘邦,古米仓道上的“截贤岭”,即萧何追上韩信之地。
马道街在今陕西省留坝县。据清朝嘉庆年间修撰的《汉中府志》记录,马道街四周有条马道河,当代称“寒溪”。韩信从汉中出走行至这里,恰逢溪水暴涨,夜间无船不能度过。正在焦心盘桓时,被吃紧赶来的萧何追上。韩信眼看过溪有望,又被萧何的诚意打动,只好承诺归去看看再说。想不到归去真被拜了大将,韩信发挥军事奇才,成绩了刘邦的宏伟帝业。有人写诗叹道:“不得寒溪一夜涨,哪有汉家四百年。”说的就是萧安在此追上韩信的事。清嘉庆十年(1805)和咸丰五年(1855),有人在马道河边立了石碑,称此地为“萧何追韩信”处,并记录了此中的一些情节,说得如见如闻,不由得人不信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