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北山经(4)[第1页/共3页]
又北五百里,曰于毋逢之山,北望鸡号之山,其风如①。西望幽都之山,浴水出焉。是有大蛇,赤首白身,其音如牛,见则其邑大旱。
【译文】
①栒:栒树,前人常用其树干部分的木料制作拐杖。②芍药:多年生草本花草,初夏着花,与牡丹类似,花朵大而斑斓,有白、红等色彩。③鳠:鳠鱼,身形较细,灰褐色,头扁平,背鳍、胸鳍相对有一硬刺,后缘有锯齿。④黾:蛙的一种,身材同蛤蟆类似而小一些,皮肤青色。
【原文】
又北三百里,曰高是之山。滋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虖沱。其木多棕,其草多条。滱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又北二百里,曰童戎之山。皋涂之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溇液水。
再向北二百里,是座空桑山,没有花草树木,夏季夏天都有雪。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,向东流入虖沱水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①婴石:一种像玉一样的带有彩色条纹的标致石头。
【原文】
又北水行四百里,至于泰泽。此中有山焉,曰帝都之山,广员百里,无草木,有金玉。
再向北一百七十里,是座柘山,山南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,山北面出产铁。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北流入洧水。
再向北一百里,是座山,山上有玉石、青色碧玉,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,而草以芍药、芎最多。洧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黄河,水中有鳠鱼和黾蛙。
又北三百里,曰维龙之山,其上有碧玉,其阳有金,其阴有铁。肥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皋泽,此中多礨石①。敞铁之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大泽。
再向北五百里,是座碣石山。绳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黄河,水中有很多蒲夷鱼。这座山上出产玉石,山下另有很多青石碧玉。
再向北五百里,是伦山。伦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黄河。山中有一种野兽,长得像麋鹿,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,叫作罴。
又北三百里,曰泰戏之山,无草木,多金玉。有兽焉,其状如羊,一角一目,目在耳后,其名曰,其鸣自。虖沱之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溇水。液女之水出于其阳,南流注于沁水。
再向北一百八十里,是座白马山,山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,山北面有丰富的铁,还多出产黄铜。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水。
又北百七十里,曰柘山,其阳有金玉,其阴有铁。历聚之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洧水。
【原文】
【译文】
【译文】
①橐:就是骆驼。②鹠:即鸺鹠,也叫作横纹小鸮,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,密布棕红色狭横斑。③师鱼:即鲵鱼。
【原文】
【译文】
①藻:聚藻,一种香草。茝:香草,属于兰草之类。②载:通“戴”。
【译文】
【原文】
【注释】
又北四百里,曰乾山,无草木,其阳有金玉,其阴有铁而无水。有兽焉,其状如牛而三足,其名曰豲,其鸣自。
再向北三百里,是座石山,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。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虖沱;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南流入虖沱。
【译文】
【译文】
再向北一百二十里,是座敦与山,山上不发展花草树木,储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。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流出,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;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流出,然后向东流入彭水;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泜泽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