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 领命复城[第1页/共2页]
思及司马懿书中急行平叛,诛孟达于月内,因夺回江陵而信心大增的诸葛松决意再冒险一次。
诸葛松读汗青已知,当初刘备长年交战无子,故收刘封为后,悉心培养。及刘禅出世,被曹操改过野追杀至长坂坡,妻儿尚不能顾。但自收取两川,又兼有半个荆州后,攻取汉中还尚未称王的他,便借命刘封攻取上庸之时,称王立刘禅为王世子。刘封虽得封上庸郡守,却已成为外臣,再也不能常常在刘备身边。
刘封连连称是,军士便散回刘备身后,由其站起聚所部兵马与诸葛松合兵一处。
事已至此,诸葛松干脆语重心长道:“昔日孟达攻上庸,大王恐其兵少不能胜任,故遣少将军出兵助之。及申耽兄弟不战而降,大王命少将军为郡守,孟达副之,达心中不满少将军日甚。故诽谤少将军与关将军叔侄之情,若关将军有失,少将军为统领上庸之人,定为首责。”
诸葛松叹了口气,不急答复,反问刘封道:“若吾等急行军至上庸,少将军觉得今后地几日可达上庸?”
行不过一炷香时候,刘封便耐不住性子在旁谏言道:“将军,孟达造反,必勾搭魏援,我军为何不急行军至城下,在魏援至前光复上庸?”
诸葛松道:“宛城至上庸一千两百里,急行军八日可至,且孟达造反,必先秘通魏军。达虽知吾与主公带兵来领受上庸,却不知我军多少,故魏救兵到前定日夜防备,不敢松弛!上庸有军两万,吾军不过八千军马,况急行城下必已人困马乏,又如何攻城?就算孟达无备,幸运攻陷城来,魏军若至又如何守城?”
别离之时,刘备对诸葛松言道:“孤知卿之奇才,故才允去平叛。然叛军势大,又恐有魏援,此去能光复上庸固好,艰巨则不必勉强,且回江陵,再徐图进取!”
诸葛松拱手低头道:“谢大王,松儿必三思而行!”
因而刘备分五千精兵与诸葛松,自与庞率领其他五千人回江陵。诸葛松汇合本部三千兵马,共八千人,却不急行,只缓缓向上庸而去。
现在见刘封大哭,诸葛松怜悯之心忽起,固然刘备立亲子无可厚非,但刘封长年为其交战效力,就算不能得位,也不至于死,便成心将来极力保其性命。
刘备冷下脸来训道:“此去上庸,情势艰巨,汝必万事听平西将军调剂,待复上庸,将功折罪,如有差池,两罪并罚!”
诸葛松在顿时冲刘备拱手施礼道:“少将军固然有错,但眼下孟达与申耽兄弟在上庸军马不下两万,主公所部却只要万余人。何况孟达谋反,必勾搭魏军为援,赵将军与郑梁均被主公暂留在荆州,此时重责少将军,则我军复夺上庸又少一虎将!望主公允其戴罪建功,待夺回上庸,再议如何发落不迟!”
此时听诸葛松开口,因其刚立大功,刘备便挥手制止了正要行刑的军士。看向诸葛松道:“松儿为何禁止?”
刘封一感诸葛松讨情之恩,二因不救关羽前事尚未被刘备宽恕,固然此去上庸艰险,但与回江陵受责比拟,无疑去上庸还是要好的多。故刘封连连叩首答道:“儿臣愿往!儿臣愿往!”
刘封沉默心机半晌,复答道:“自此北行,若急行军,五日可到!”
诸葛松心中虽已有计算,但此时既已决定冒险攻取上庸,却也想连着卖刘封小我情,想罢便感喟道:“还不是因为少将军你?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