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决战中州六[第1页/共2页]
这里是伏牛山东麓余脉,以山丘地形为主,更南则是大别山。
大旗中间写着斗大的“左”字,边角有一竖行小字,上书“太子少保,平贼将军”。
高义欢他们在这里埋伏,便能挡住南阳和汝南两个方向的官军包抄襄城,制止他们偷袭李自成的后路。
高义欢有些喘气的停下步子,“传令,让雄师停下!”
中间人马最多,是雄师的主力,一名穿戴银甲的大将,骑一匹黑驹,走在中部人马之前,身后跟着十多个穿戴铁甲的将领,另有一杆高三丈的大纛旗。
远处的一座山头上,赵柱子扒开枯草,向下旁观,谛视着山下行军的人马,发明有七八千人,不过甲兵大抵只要一半,并不算多。
左良玉到了襄阳后,惊骇朝廷究查,收拢败军和流民,总计二十余万,他们说是官军,实在他也能够算是个流寇。
这时在郾城之南的山道上,近万兵马正冒着细雨,踩着泥泞,推着车辆,艰巨的向前推动。
未几时,山道上的高家军,便纷繁钻入右边山林,车辆也被推了出来,门路上只留下数百士卒,抹平足迹和车轮的陈迹。
他得知孙传庭接连大胜,还差点在郏县活捉李自城后,才欺诈了唐藩一些赋税,进至舞阳县,然后又停了下来,筹办等孙传庭和闯军在襄城决斗的态势明朗后,再出来捡个便宜。
高义欢的衣甲、革靴早就沾满了污泥,他有些狼狈的站在山顶,便见南面群山之间,两条门路交汇和成一条,构成一个“人”字,而他的前锋已经到了笔划的连络处。
“二哥,左良玉的人来了!”赵柱子跑到高义欢身前,急声禀报。
前两日,他再次收到孙传庭的调令,才终究下定决计,北上参战。
因为朝廷不成能帮他养二十万人,他这些人马要用饭,便四周打粮,做的实在就是流寇的事,乃至于朝廷在湖广民气尽失,厥后李自成攻襄阳,士绅乡民都焚香相迎。
他本来还为赵应元负约,感到担忧,却不想官军比赵应元还磨蹭,竟然来的还要迟一些。
“柱子,随我上山检察地形!”高义欢将马缰交给一员亲卫,遂即一挥手,号召赵柱子等人一起爬上门路旁的一座山头。
这时士卒们大多拿着兵器低头前行,眼睛重视路上的水坑,骑在马背上的将领们,精力也比较委靡,不时昂首打量四周。
“有一半穿甲,一半穿破袄子,士气仿佛不太好,应当不算甚么精锐。”
郾城位于襄城东南边向,扼住连接汝宁的咽喉要道,同襄城一样,恰好位于开封、南阳、汝宁三府之间,于中州而言,地理位置非常首要。
这支人马恰是从襄阳而来的左良玉统领,他已经被朝廷削职,让他建功赎罪,不过削官对他实在影响不大,他还是打着本来的灯号。
此时,高义欢部近三千人,走在雄师最前,士卒们的衣甲已经沾满了泥水,显得有些狼狈不堪。
这两条官道,一条连着南阳府的舞阳县,一条连着汝宁府的西平县,两条官道交汇后通向开封府的郾城县。
“大抵有七八千人,步队拉得很长,大抵有三四里。”赵柱子回想了一会儿,必定的回道。
“让弟兄们都进入山道右边的山林遁藏,抓紧时候安营歇息。世昭你去批示下弟兄们,门路上不要留下陈迹!”高义欢谛视着蜿蜒的山道,对吴世昭叮咛一句,然后又扭头说道:“柱子,你去告诉刘黑子,另有赵应元,让他们的人去山道左边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