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 纸上谈兵却言守[第1页/共5页]
杨洲鹤听了气道:“沈重,你也是读过书天下闻名的,如何可前后不一。你在书中明显言道辽东布局不当,如何现在又说杨镐无罪。”沈重笑道:“我是写书的,又不是给天子上奏疏,为了卖书只求都雅,不可么?”杨洲鹤气得指着沈重,想骂他草民或是奸佞,却忍了忍没有出声。方阁老说道:“便是天子让你插手廷议,便不分官民,你如有建议,无妨说清楚,不要混闹。”
此时闻声朱常洛俄然发问,便走上前去,说道:“依草民之见,”还未开说,便见一众大臣皆是点头不语,倒是无人言语,想必对他的“草民者,百姓也”已是免疫。沈重内心有气便用心说道:“杨镐无罪!”
朱常洛听得有些入迷,深思了半晌,说道:“那你说当如何布局辽东?”
瞧着一众满脸气愤,却不能言的诸位大臣,以及如有所思的朱常洛和朱由校,沈重心中冷哼道,好好和你们议事,你们却蹬鼻子上脸,行,你们既然都是君子君子,都是国之贤臣,都是刚正贤能,都是贤人后辈,都是品德榜样,那就别怪我连桌子带面子一块掀了,大师都玩个痛快。手机用户请浏览浏览,更优良的浏览体验。
杨州鹤说道:“不定辽东经略,不杀杨镐,加不加辽饷有何用处,不加也败,加了也败。”
悲伤落泪一宿未眠的沈重,顶风立在中和殿门口,想着本身落空的十万两白银,对广漠寂静宏伟的紫禁城自是不屑一顾,当然后代早就看腻了也是一个启事。两旁的值班寺人和御前侍卫,都是崇拜地看着这位玉树临风的少年才子,暗叹着不愧是写出传世名篇的沈东海,比起以往惴惴不安插手殿试的举人,以及初进宫城东张西望的官员,气度更胜一筹。
沈重也不谦善,安闲伸谢,昂但是起,眼角扫着朱常洛身边猎奇打量本身的朱由校两兄弟。朱由校点头笑道:“听父王说教我们读书的但是当朝大儒,你在柏林寺打了读书人的脸,明儿如果出阁读书,你可害怕?”朱常洛怒喝:“不准胡说!”沈重倒是洒然一笑:“启禀太孙殿下,读书等闲尔,何必在乎。”朱由校奇道:“何解?”沈重笑道:“草民伴读皇太孙读书,是您读书而非草民读书,是以草民不惧。”朱由校听沈重说得风趣,不由噗嗤一笑,却听沈重持续说道:“再说,皇太孙乃将来天子,万民之主,当只学天子道,不必死读书!”
朱常洛乃是第一次插手朝议,听得上面诸位国之重臣、清流御史为了辽东之事争辩不休,从杨镐、熊廷弼、辽饷一向扯到太祖高天子之圣明,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百姓之困苦,好似辽东都已经被忘记了,这朝议到底要议得何事?朱常洛左看右看,俄然瞥见沈重和朱由校订咬着耳朵,聊得热火朝天,肆无顾忌,不由皱了眉头,想着父皇对他的看重,又特别交代让他以皇太孙伴读身份参与廷议,便也想尝尝沈重的才气,便插话说道:“都说沈东海年纪虽小,却也略知兵事,因何不语啊?”
“请天子召回内官,减免盐铁茶税,让百姓用得起铁器种地,吃得起盐活命,茶农得些好处以求保存。”
方从哲让了几让,便从了,扫视群臣一翻,便开口说道:“辽东局势的廷议,已经议了好几次了,有些达成了分歧,如告急调拨三十六万两白银抚恤辽东军卒,另有户部五十万两白银,天子内帑另调拨五十万两白银,凑足一百万两用来稳定辽东局势不再恶化。当然,另有一些未能达成分歧,但也有了开端的定见和相干安排的建议,如杨镐该不该问罪,如若问罪杨镐,由谁接任辽东经略的位子。当然,另有辽东攻守战策方略,也是此次廷议的重点。诸位大人如有其他建议,只如果事关辽东的,亦可一并提出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