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朝野纷纷是非间[第2页/共4页]
朱由校还要再说,万历挥手制止,表情极好,一反昔日的不耐,任由群臣吼怒。
国子监的学子,不敢出去和草民一齐高歌,手不释卷,看得不是《春秋》和《论语》,而是袒护其下的《辽阳军纪事》。不时有人低声吟诵着,不时有人掩卷而叹,不时有人悄悄拭泪,不时有人借机外出,偷偷地慷慨悲歌。
“万岁,倘若监军可领军上阵,致内阁、六部和辽东文武于何地,此乃朝纲混乱,若不制止,今后必定摆荡朝廷威望。”
“万岁,山海关的辎重乃是稳定辽东的底子,岂可私行占为己有,此必有贪渎之事。”
左光斗上前怒道:“即至辽阳,不思守城,不救沈阳,却入建州惹事。即入建州,不趁机攻取赫图阿拉,却杀建州百姓妇孺,毁其水源村庄,燃烧山林,断建州百姓活路。方致辽阳危在朝夕,坏了辽东大局,伤陛下之圣明,分歧贤人仁心。此乃小人欲求繁华而贪功冒进,也是陛下放纵之过。请天子解其职,责其过,辽阳之事当由辽东经略措置,方是正理。”
刘一燝听天子垂问,便说道:“沈监军有罪无罪,不在此时,现在建奴十万雄师,围攻辽阳,就是降罪也无从办理。”
万历闭目养神,闻言瞅着方从哲说道:“首辅之意呢?”
都城茶社,平话人节制不住本身的情感,不断滚落着大颗大颗的眼泪,抽泣断续说道:“双腿皆断的李阿牛,推开了吴天武的手,安静地要求留下。他淡淡地奉告吴天武,小红嫁人后他就是个死人,是辽东父老的存亡哀嚎让他又活了过来,现在已是残废,不肯再当活死人,愿以生命为中原后代收回气愤之火。当吴天武和一众幸存的同袍,抹着眼泪以军礼告别拜别,李阿牛躺在战死的同袍旁,举着火折安闲而笑。死伤惨痛的鞑子,终究攻进了盗窟,用刀枪一一刺入辽阳军的尸首,不敢有半点粗心。李阿牛在剧痛中不言不动,直至鞑子雄师进驻盗窟,才翻身坐起,扑灭了深埋在盗窟之下的火药,临死前指着惶恐失措的鞑子,哈哈大笑,说了一句,我乃辽东监军沈大人麾上马队子营的李阿牛,便与二百建奴精锐玉石俱焚,灰飞烟灭。那建奴名将费英东,在两军互换尸身时,感于李阿牛的壮烈,不肯使豪杰知名,便将真相告之辽阳军,沈大人听了泪如雨下,当场手书‘生当为人杰,死亦为鬼雄’。呜呼,此赞誉为李阿牛,更是为辽阳东北群山峻岭间一同为国捐躯的八百铁血男儿。吾辈闻之,当以酒敬之,以此祭奠辽阳那些慷慨悲歌,安闲赴死的英魂!”
太和殿,万历天子可贵露面了,调集太子、皇太孙、内阁及诸位大臣、科道御史,于太和殿论辽东战事。
因而,万声跟着沈家班的哼唱一齐拥戴,将冰霜雪雨充满了都城的广场冷巷。北京,没有风花雪月的伤春悲秋,只要铁血男儿,只要辽东风雨,只要金戈铁马,只要万载中原。
“八百里急报,辽阳大捷!奴酋十万雄师,仓促北退,辽阳大捷!”手机用户请浏览浏览,更优良的浏览体验。
杨元亚见方从哲和稀泥装好人,竟是答得油滑无痕,便气道:“启禀万岁,沈重入辽东,不去沈阳坐镇行监军之职,反而在山海关劫掠周巡抚为沈阳筹办的辎重,裹挟乱军入辽阳惹是生非,此乃天子所任非人也,请天子详查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