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李知州是个大忽悠[第1页/共3页]
赵彦心中无法,暗骂了一句李知州害人不浅,却不得不将牌灯上的几个题目记在了草稿纸上。
到了现在,李循的父亲李荐也不知攀上了哪颗大树,竟然真的进了锦衣卫当了握有实权的锦衣卫佥事,官秩正四品,也算是将李家门楣重新发扬光大了。
钱良才伸脖子看了看赵彦的小背篓,见内里只要笔墨砚台之类的文具,不由惊奇道:“县试共分三场,每场一天,贤弟莫非不知?如果不带些吃食,饿着肚子怕是做不出甚么好文章来。”
之前只挂念着向李夫子就教经义以及测验内容,倒是忽视了这些细枝末节,本身与便宜老爹也没有这个知识,只想着出来写文章交了卷子便算完事,倒是忘了这测验要一整天,确切应当带些食品的。
这些在当初书记测验时候地点的时候,已经一起公告了,以是赵彦心中稀有,只是当他看到牌灯上贴的题目时,不由一愣,揉了揉眼睛后再看,随后不由将头转向堂上坐着的李知州,眼中尽是受了棍骗后委曲的神采。
赵彦无聊的想了半晌,这才将试卷翻开,发明这洁白的卷纸共有十一张,另有两张略粗糙一些的素纸,应是做为草稿之用。
刘景这位出身官宦世家的公子哥,看起来吊儿郎当,提及话来倒是句句暖民气,赵彦冲两人前后拱了拱手,而后心中将这份情悄悄记下。
深州知州李岩在一群佐官的簇拥下来到堂前,讲了一通废话后,便大马金刀的坐在为其备好的椅子上,一旁的书吏则拿起书册开端唱名。
既然临时无事,赵彦便将小背篓内里的笔墨砚台取出,一一摆放好后,又从考场中早已备好的笔洗中取了一些水,开端研墨。
本来李知州偷偷将四书文的题目流露给了赵彦,便是《大学》内里那句‘汤之磐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,康诰曰作新民,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,是故君子无所不消其极’。
“赵小贤弟,这边。”刘景附在一队队尾,冲赵彦招了招手。
具结的五人之前已然碰过面,四人中除了刘景有些玩世不恭外,其他三人倒是都很好说话,赵彦与几人闲谈了一会儿,便见学痒中门大开,一名州衙礼房的书吏站在门前,中气实足的宣布开端入场,并宣读了几条考场的规定,诸如不得挟带小抄、不得冒名替考等等。
赵彦见刘景吐了吐舌头,不由会心一笑,随后站到刘景身后,悄悄的等候着后续的考生们入场。
赵彦依言而行,走到前边时,见先出去的人已经被分为五队,并各自排好了步队。
按明初朱八八在洪武十七年定下的端方来讲,科举测验每次考三场。第一场,试四书义三道,每道二百字以上;经义四道、每道三百字以上。第二场,试论一道,三百字以上,判词五条,诏诰表外科一道。第三场,试经史时务策五道。
据李夫子所说,他与穆家左李家沾着点亲戚干系,又与镇上钱大夫交好,还与石曹魏村刘家或人有旧,四下转了一圈,便替赵彦找来了这四人与其互结。
赵彦心中对二人非常感激,正要开口伸谢,刘景已然提早开口:“谢字就免提了,李夫子与我族叔为友,便是我的长辈,你既是他的弟子,咱俩也不是外人,言谢未免显得冷淡了。钱兄,你说是也不是?”
不过,国朝乃是人治,前人立下的端方便是用来被先人突破的,现在洪武大帝作古已近五十年,县、府一级的测验已然变的非常自在,考甚么全凭当时的主考官情意来决定。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