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击鼓敲罄[第5页/共7页]
自山林申明远播,四方宾朋咸至。或游赏其景,或看望其理,山林遂成人文聚集之所。
午月十六 晴
嗟乎!吾心之所向,非世俗之名利,乃天然之安好。常思往昔,身处喧哗,心为物役,几近丢失。今得山林之趣,方觉六合之大,吾生之微。
明辉以后,又有无数仁人志士,受前贤感化,挺身而出,为国度为民族,奉献心力。
且说一日,有一学子,游历至此。见山林之盛景,感其深厚秘闻,遂发愤投身于文明传承之业。
复行至一镇,闻学馆粗陋,师资匮乏。老练失学,目不识丁。吾肉痛之,捐金置书,延师讲课。见学子求知若渴,吾心甚慰。
又过数十载,人间历经沧桑剧变。然云轩及其弟子之事迹,口口相传,鼓励先人。每逢腐败,百姓皆至山林,祭奠前贤,以表敬意。
遂行于贩子,见贩夫走狗,为生存驰驱,然其眼中有光,心中有盼。有一老妪,守摊售果,虽容颜蕉萃,却待人驯良。吾购其果,与之扳谈。妪曰:“光阴艰巨,然吾有儿孙绕膝,亦觉幸运。”吾感其满足之态,思己之求,不由赧然。
山林虽得幸免战乱之祸,然亦受其涉及。鸟兽错愕,草木残落。往昔清幽安好之地,现在亦添几分萧索。
经数年整治,山林复归调和。鸟兽归林,鱼鳖游渊,朝气盎然如初。
于其间,心渐澄彻,思渐了了。忆往昔之驰驱,为功名利禄,劳心劳力,乃至身心俱疲。今观之,何其愚也!人生长久,若不为心之所向,岂不枉度此生?
后之来者,承前贤之志,行仁义之事。人间虽仍有风雨,然总有善人挺身而出,护一方安宁。
雅士言:“世之骚动,皆因民气之贪嗔痴。若能清心寡欲,自可超脱。”吾曰:“然也。吾出世之时,见世人营营逐利,忘怀初心,是以欲以微薄之力,导之以正。虽效果有限,然能醒一人,亦是善缘。”雅士颔之,曰:“公之善举,如暗夜之明灯,虽微而不弱。”
信众闻之,纷繁呼应。或恩赐粥饭,布施哀鸿;或挺身而出,庇护乡里。一时候,善风渐起,戾气稍敛。
一日,寇至山下,气势汹汹。守山之民,据险而守,箭石如雨。寇不得进,数攻皆败。终因伤亡惨痛,狼狈而逃。
光阴悠悠,战乱渐平。天下初定,百废待兴。
男人执戈守隘,女子后勤支应。虽敌强我弱,然士气昂扬,誓保故里。
自前贤之风传承长远,人间善恶之分愈明,公理之行渐盛。然六合运转,阴阳互生,虽大道光亮,亦有阴翳潜滋。
后有一年,天下大旱,颗粒无收,百姓流浪失所。雅士挺身而出,构造义赈,开仓放粮。又四周驰驱,号令富绅互助。其不辞辛苦,终使灾情减缓,百姓得安。
又有一后生,聪明好学,然家道贫寒,有力肄业。雅士闻之,帮助其学费,亲授其学问。后生戴德,发奋图强,后金榜落款,为官一方,清正廉洁,造福百姓。
一日,云轩登高远眺,见山川绚丽,郊野敷裕,心中欣喜。忽忆起昔日与友朋于山林之聚,感慨万千。乃作诗云:“前贤遗德化东风,吾辈传承志未穷。济世情怀心不改,山川到处见碧绿。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