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|7.17独发[第2页/共3页]
“太妃白日来过一次,听太医说皇后身子无大碍就归去了。公主这几日都忙着出府,白日不在宫里。”
毓秀就改口叫大理寺卿,“程卿觉得如何?”
她手里还捧着个折子呢,都看入迷了,应当不会是他的幻觉。
“还未完工。”
程棉闪身出列,避重就轻,“臣请陛下看在陶菁十年寒窗苦读的辛苦,放他出狱时,不要革去他生员的功名,还保存他孝廉的身份。”
毓秀猜到六部传闻公主封府,必然要盘算主张为公主求差事,只不过最后站出来的是谁,她内心还没有底。
又一个两面三刀的老狐狸。
“太妃与公主看过皇后了吗?”
毓秀任监国时就晓得朝局是一潭深水,朝臣顾忌先皇,党结党争都不敢过于外显,现在情势垂垂明朗,一干权臣欺负她年青,明摆着要撕破脸。
“那朕的陵就不焦急,等母亲的帝陵建好再建朕的不迟。”
工部尚书被噎了个正着,还面不改色心不跳,“皇上这么说,岂不是强词夺理,臣觉得……”
毓秀站起来伸懒腰的工夫,就瞧见外头天暗了。
毓秀哦了一声,也不知是欣喜还是绝望。
一样不动声色的另有礼部尚书,外籍与士子之事本就是礼部分内,这一名是最有资格说话,他却重新到尾都装哑巴,毓秀也弄不清贰心中所想。
毓秀模糊记得她母亲曾思疑工部借修帝陵藏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奥妙,还叫她即位以后特别留意彻查。
此言一出,上面顿时有人拥戴。
毓秀到永乐宫时,姜郁还在睡,眉毛悄悄皱着,呼吸却深沉绵长,下巴长出淡淡的胡茬,头发有些混乱,仿佛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梳洗清算。
吏部尚书闪身出列对毓秀拜道,“皇上三思,我朝许外籍侍子考取功名已是大大的恩情,如果再恩准会试殿试,岂不损了我西琳士子?”
凡是要钱的事毓秀一概压后措置,只批了几件通例事件。散朝之前,毓秀特别提了一下灵犀出宫封府之事,着礼部携外务府与太妃商讨购置。
毓秀望着工部尚书发蒙,“不知尚书大人说的帝陵是母上的帝陵,还是朕的帝陵。”
毓秀忍不住嘲笑,混入朝堂扰乱朝局的人也不必然非如果外籍,下头站着的一干重臣,有几个不是用心叵测。
毓秀笑道,“朕觉得,凡是在我西琳出世的百姓就是西琳的臣民,二代流民不该再归入外籍。不同待之,尚书大人可曾想过他们会不会悲伤。”
毓秀踌躇再三,还是留了一点余地,“初元令的详细条目,如何推行,朕还要同两位宰辅,大理寺卿,刑部尚书再详议。”
内侍掌了灯,毓秀摸摸肚子,的确有点饿。
工部尚书正身禀道,“我朝严禁地盘买卖,只为耕者有其田,若外籍一入西琳境就轻取户籍,分得地步,流民岂未几量涌入?制作工事多么要紧,若不分本外洋籍任用工匠,中间有个差池,如何是好?朝廷举仕也是如此,祖宗定下三代才可入籍的端方,也是怕用心叵测之人混入朝堂,盗窃奥妙,扰乱朝局。家世不明,身份不清之人,有再好的才学,又如何敢放他考进士。”
毓秀打了个太极,“流民之事不止是外籍士子之事,士子里也不止有一个陶菁,我甚么时候说要封陶菁仕进了,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,他的真才实学如何,要等会试后才晓得。朕传闻他是乡试解元,想来也该有些本领,不然就是他那一州选不出人才?”
请收藏本站:m.xnxsz.com